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 更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在鄉村振興戰略構建下, 鄉村田園綜合體的建設, 是站在新的歷史時期, 謀劃農村經濟發展新格局, 讓美麗鄉村的建設落到實處。本文立足鄉村振興戰略, 分析了鄉村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意義, 并在此基礎之上, 從探索鄉村田園綜合體新模式、挖掘與構建鄉土文化、緊扣脫貧攻堅戰三個方面, 具體闡述了鄉村振興戰略構建下鄉村田園綜合體的實現策略。
2017年2月,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 并將其作為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新模式。又在2017年10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 以新的時代思維、新的歷史高度, 謀劃了今后一段時間, 我國農村建設發展的新思路、新道路。鄉村振興戰略以解決“三農”問題為導向,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 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建設。鄉村振興戰略下田園綜合體建設, 能夠從實際出發, 抓住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以培育新的業態、促進農村生態文明發展。近年來, 各地依托特色小鎮、創意文化產業發展, 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 對推動區域農業經濟發展, 形成了較大效果。本文立足對田園綜合體的研究, 就鄉村振興戰略性如何加快田園綜合體建設, 做了如下具體闡述。
1 鄉村振興戰略構建下鄉村田園綜合體的實現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以解決三農問題為導向, 通過農業經濟轉型發展, 促進鄉村旅游升級、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導向, 積極推進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 能夠進一步整合鄉村生態資源, 在文化產業、休閑旅游、加工制造等領域, 實現多產業融合發展。因此, 鄉村振興戰略構建下鄉村田園綜合體的實現, 能夠以新的發展思維、新的發展理念, 盤活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助力城鄉統籌改革。具體而言, 鄉村振興戰略構建下鄉村田園綜合體的實現意義, 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1 鄉村田園綜合體是構建城鄉統籌改革的重要舉措
深化城鄉統籌改革, 是新時期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 更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 能夠實現鄉村多功能的有效融合, 依托休閑功能、產業功能和文化功能, 為城鄉統籌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當前我國農村社會經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通過加快城鄉統籌改革, 能夠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資源。因此, 從改革發展的視角而言, 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 能夠植根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通過優化環境、構建資源、強化治理, 推動城鄉統籌改革。
1.2 鄉村田園綜合體是促進鄉村旅游升級發展的重要保障
轉型升級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也是構建生態·旅游新農業經濟模式的重要內容。農村生態資源豐富, 田園綜合體建設能夠整合優勢資源, 通過發展創意農業、循環農業, 打造更具經濟效益的旅游文化產業。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 將農村生態資源放大、整合, 并在“創意+生態”的農業模式之下, 促進鄉村旅游升級, 讓鄉村旅游新業態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打造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因此, 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促進了農村新業態發展, 是促進新時期鄉村旅游升級發展的重要保障。
1.3 鄉村田園綜合體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田園綜合體是集生態、產業和文化于一體的新型農業形態, 在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 田園綜合體以“創意農業+循環農業+旅游體驗”為核心, 強調特色農業產業經濟帶的建立。這就為地區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供了切入口, 盤活了農業經濟發展活力;其次, 田園綜合體的多產業態, 成為推進農村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打造“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新格局, “特色農業+創業農業”, 讓特色更加顯著, 讓創意成為亮點, 這是進一步夯實農村經濟發展, 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途徑。
2 鄉村振興戰略構建下鄉村田園綜合體的實現策略
鄉村振興戰略, 是新時期黨和國家站在歷史的新高度, 全面深化“三農”建設的重要舉措。鄉村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鄉土文化, 這些元素的構建, 是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重要基礎。通過特色小鎮建設、鄉土文化挖掘、與脫貧攻堅戰的緊密結合, 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田園綜合體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有效落地。在筆者看來, 田園綜合體建設要立足實際、緊扣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立足特色農業, 大力建設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等田園綜合體, 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因此, 具體而言,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 展開田園綜合體建設工作。
2.1 以特色小鎮建設為載體, 探索鄉村田園綜合體新模式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 田園綜合體已有所實踐, 而特色小鎮的建設, 進一步將田園綜合體以更加具體的形態, 融入到農村經濟發展建設之中。首先, 立足特色小鎮建設, 在特色產業的積極培育之下, 盤活農村經濟活力, 讓農村經濟資源更好地融入新業態之中, 以更加豐富多彩的產業模式, 實現更好的農業經濟發展。
當前, 我國計劃到2020年, 在全國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 形成以現代制造、休閑旅游、科技教育為主體的現代農業經濟模式。四川浦江縣明月村, 充分依托3千畝茶園、7千畝竹筍的特色農業產業, 并結合陶藝文化, 打造成為從休閑旅游到文化創意體驗為主的特色小鎮, 吸引了大批旅游創客。在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之下, 明月村實現了年收入超1千萬;其次, 立足現代農莊建設, 創新農業業態。現代農莊正成為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重要方式, 能夠更好地構建農業經濟發展平臺, 實現農業發展+農業創新的雙重發展。在成都多利農莊, 充分依托現代農業信息技術, 發展高端農業綜合體。現已建設有1.2萬平方米的溫室大棚、600畝的有機生態農業示范區, 農莊式的農業發展模式, 迅速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并且, 農莊依托創新創業平臺的搭建, 加快了農業創新項目發展。農莊建設有2千平方米文創空間, 創客咖啡吧、園區合作社等農業創業項目在農莊園區落戶。
2.2 以鄉土文化傳承為依托, 強化鄉土文化的挖掘與構建
文化是農村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田園綜合體的建設中, 應以鄉土文化的挖掘與傳承為依托, 讓田園綜合體更加豐富, 成為名鎮古村的名片。在傳統鄉村經濟建設中, 鄉土文化的缺失, 導致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變形”。為此,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田園綜合體建設, 應充分依托鄉土文化, 打造具有鄉土文化氣息的文化產業新模式, 以更好地盤活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目前, 我國歷史名鎮、名村分別有252個、276個, 在鎮村聯動建設中, 以挖掘名鎮、名村的文化要素, 以文化創意發展推動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鄉村田園綜合體不僅僅是基于農村資源的整合, 同時也需要鄉土文化的融合, 為田園綜合體建設創設良好的內外條件。梅州市梅縣區橋溪客家民俗文化村, 充分依托客家文化, 打造了“文化+旅游”的文化產業模式。通過文化旅游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在文化藝術、休閑農業的結合發展中, 不僅實現了傳統文化的有效保護與傳承, 而且在以文化為主元素的田園綜合體中, 促進了民俗文化以產業化的新形態健康發展。
2.3 以脫貧攻堅戰為導向, 實現與脫貧攻堅戰的有機結合
無論是美麗鄉村建設, 還是田園綜合體開發, 都是以農村經濟發展為導向,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在田園綜合體建設中, 應以脫貧攻堅戰為導向, 通過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經濟, 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解決群眾創收困難等問題。農村生態資源閑置、缺乏開發, 資源的有效利用, 能夠激發全域性農業經濟發展。特色產業扶貧、旅游扶貧等項目的開發, 就是以脫貧攻堅戰為導向, 依托新的農業業態、新的產業模式、新的經濟效益, 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建設。立足特色產業資源, 盤活農村生態資源活力。現代農莊實現了農村生態資源的有效整合, 通過“休閑+體驗”的農莊建設模式, 讓閑置的農村資源以新的形態成為創意旅游文化。在丹棱縣幸福古村, 依托自然生態資源, 在整合柑橘、葡萄等特色產業的基礎之上, 打造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田園休閑旅游, 體驗農耕生活、感受自然清新, 讓幸福古村從資源閑置的落后村, 一躍成為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美麗新農村, 充分體現了鄉村振興戰略性農村經濟的新面貌。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站在歷史的新高度, 謀劃我國“三農”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鄉村田園綜合體一經提出, 就迅速成為各地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導向, 通過特色文化小鎮、現代農莊建設, 積極探索新時期田園綜合體的模式, 為田園綜合體更好走向農村經濟發展, 創設良好的條件。鄉土文化是農村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田園綜合體在集合式發展中, 要強化對鄉土文化的挖掘與構建, 以鄉土文化為依托, 構建更具鄉土文化氣息的田園綜合體。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 鄉村田園綜合體應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 以田園綜合體的新業態、新產業, 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者:彭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