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 國家建立起的戶籍管理制度和對工業發展的扶持, 導致了城鄉二元結構的出現 (1)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逐步推進, 優質資源在城市地區集中配置, 使農村地區呈現出土地、人口、農業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空心化 (2) 。它引起了農村地區的經濟衰退、社會結構變革、基礎設施建設停滯、景觀風貌破壞等問題。許多老舊房屋坍塌, 曾經的農村聚落變為廢墟, 鄉間景觀中的人文色彩缺失, 原本具有詩畫田園風情的鄉村景觀也不復存在 (3) 。要解決農村空心化所帶來的問題, 必須使農村地區不再成為城市的附庸, 而是一個具備持續發展動力的有機體系。本文所探討的田園綜合體正是一個融合三大產業優勢, 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農村發展新模式。
一、田園綜合體概述
(一) 田園綜合體定義
田園綜合體是在城鄉發展失衡導致農村空心化的背景下, 面對空心化引起的農村發展問題而探索出的可持續型農村發展新模式。它的特點是在鄉村建設中融合三大產業, 使城市化進程中逐漸衰落的鄉村地區煥發新的生機。
(二) 建設田園綜合體的意義
田園綜合體中“農業+文旅+地產”的多元結構產業發展模式順應了農村供給側改革的需求 (4) , 三大產業相互協調支撐, 恢復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以生態環??沙掷m的方式開發農村地區, 吸引勞動力回鄉發展, 重塑穩定的社會結構。工業生產與服務業入駐農村地區, 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現代化。同時, 田園綜合體的規劃設計可以改善居住環境, 使農村地區的田園風貌得到恢復和優化。
二、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原則
(一) 多產融合原則
在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過程中, 設計方案要和“農業+文旅+地產”的發展模式相適應, 從三大產業的不同角度, 緩解農村空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圖1) 。以第一產業作為發展基礎, 發展集約型農業生產。以第二產業作為支柱, 延長產業鏈。規劃第二產業區塊時既要考慮到運輸加工流線的便利, 也要考慮到其展示功能, 豐富游客體驗。以第三產業作為推動力, 從供給側方面完成田園綜合體的消費升級。依托一二產業, 融合科學的景觀規劃設計, 優化田園綜合體的整體景觀, 呈現詩畫田園的景觀風貌。
(二) 持續發展原則
規劃設計田園綜合體時要考慮產業鏈中各個分區布局的可持續發展性。在設計過程中, 進行配套的污水和垃圾處理系統設計;引入雨洪管理系統的設計理念, 避免洪澇和干旱災害, 同時收集雨水以供干旱期和農業生產使用;設計能源循環系統, 如沼氣池和有機化肥池等模塊, 使田園綜合體的生產和經營節省能源消耗。
(三) 文化傳承原則
要讓田園綜合體具有長久持續的吸引力, 需要在設計中融入當地文化魅力, 將傳統農事活動與現代的審美趣味相結合。例如在設計中借鑒傳統民居的外形或構件;將當地民俗文化符號加以抽象應用;采用地方文化中的配色系統;選用當地的材料進行設計建造等。在景觀設計上重視鄉村地區的歷史文脈, 使田園綜合體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凸顯獨特的地域風貌, 避免和其他田園綜合體同質化。
三、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實踐——以武漢市牛尾山休閑農莊為例
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實踐項目選址于湖北省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牛尾山。牛尾山靠近武漢市工業大區, 農村人口及土地空心化情況顯著。同時, 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 擁有較好的農業基礎, 開發區內食品加工產業鏈成熟, 適合作為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的實踐基地。
(一) 項目背景
項目基地位于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軍山街官蓮湖畔, 地處武漢三環線與外環線之間。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有滬蓉、京珠兩條高速公路穿過, 交通十分便利, 又與工業發達的漢陽區相連, 既有利于發展多元化產業結構的田園綜合體, 同時龐大的白領消費人群也為田園綜合體奠定了消費基礎。
(二) 設計目標
牛尾山田園綜合體設計項目以農產品和農耕文化為依托, 以科學的景觀和規劃設計方法為手段, 致力于打造多元產業結構的現代化生態農村。在設計過程中將創新的開發模式與傳統的農莊風貌相結合, 形成一個集旅游觀光、農業高效、優化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功能為一體的原生態農業旅游綜合體。 (圖2)
>圖2牛尾山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總平面圖
(三) 板塊設計
本次設計綜合考慮了項目基地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區位條件以及周邊產業配置, 結合設計目標, 將整個田園綜合體劃分為生態農業板塊、文旅民宿板塊和田園體驗板塊。
1. 生態農業板塊
牛尾山田園綜合體的生態農業板塊共規劃設計了四個區域, 分別是生態果樹種植區、林下家禽養殖區、家畜訂制養殖區和有機蔬果采摘區。其中家禽家畜的養殖為化肥和沼氣的生產提供了原料, 可以用于果樹和蔬菜的種植。有機蔬果采摘區采取小畦種植模式, 盡力體現田園風光, 同時作為農事活動體驗的場所。四個分區共同形成了一個良性生態產業鏈, 有效提升了土地資源利用率。在規劃過程中, 可持續理念始終貫穿田園綜合體的設計。
2. 文旅民宿板塊
文旅民宿板塊規劃了游客接待區、傳統民居住宿區、有機田園餐飲區共三個區域, 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 營造游客和村民共同生活的方式, 還原農村聚落生機。游客接待區設有精品苗木展示區, 五針松、羅漢松等高大挺拔的樹木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同時也是遠離世俗, 詩意生活的象征。傳統民居住宿區采用了傳統民居的樣式, 融入現代的內部設施, 以木材、石材、磚塊等材料打造質樸的田園居所, 不僅能給游客帶來新的住宿體驗, 還能讓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逐步融入牛尾山。
3. 田園體驗板塊
田園體驗板塊規劃了農耕文化展示區和農事體驗區兩個區域。農耕文化展示區中設計了農耕文化展示廳、民俗文化活動廣場及特色手工藝產品市場等。民俗文化活動廣場運用公共藝術設計和展示設計的手段, 通過廣場雕塑、藝術表演等方式, 傳承傳統民俗文化。在這個板塊中, 還可以通過時令活動的設計增進與周邊村落的交流, 打破農村空心化狀態中的疏離與隔閡。
在整體規劃設計上, 對標識識別系統進行了統一設計。采用當地的原木和干草作為主要材料, 以古代告示牌、稻草人等作為設計原型, 將農耕文化融入到細節設計中 (圖4) 。同時, 注重景觀小品 (圖5) 在綜合體中的點綴和承接作用, 借用傳統農耕文化中魚簍、草帽以及小舟等形態, 與現代園林景觀的功能相結合。使牛尾山田園綜合體在視覺效果, 游覽體驗上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四、結語
田園綜合體是結合了三大產業優勢的新型鄉村發展模式, 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 是汲取了國外發達國家經驗, 同時結合我國特殊國情而探索出的鄉村發展新道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 規劃建設田園綜合體能有效緩解鄉村空心化所帶來的問題, 激發鄉村地區的經濟活力。由于田園綜合體模式尚在起步階段, 理論和實踐基礎仍有待加強, 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