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在老齡化對國際產業轉移產生影響的過程中存在遮掩效應;異質性檢驗發現,在不同經濟區域、不同老齡化階段,老齡化、工業機器人對國際產業轉移的影響具有異質性。最終采用更換老齡化測算方法做穩健性檢驗,得出本文的回歸結果是穩健的。因此,在社會老齡化的背景下,應采取措施優化人口結構,更要抓住智能化機遇,積極推動產業進行區域轉移。
一、老齡化、工業機器人發展現狀
當前,全球老齡化問題日益加重,因此給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全球國際產業轉移的模式、內容和激勵都存在變化的可能。在此背景下,智能化、工業化的加速結合,促使社會以“機器紅利”補足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人口缺失,因此,本文從工業機器人和老齡化視角,利用 1993-2019 年 IFR 數據庫和世界銀行數據庫的 72 個國家層面的面板數據,將整個樣本按時期劃分為 1993-2001 年和2002-2019 年兩個;按老齡化階段分為前人口紅利時期、早期人口紅利、后期人口紅利和人口紅利之后;按國家所屬經濟區域分為發展中國家、歐盟國家和OECD 國家,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對每個樣本進行回歸,以深入考察工業機器人和老齡化對國際產業轉移的影響。本文還選取工具變量做 2SLS 回歸以避免內生性的影響,采用更換老齡化衡量方法做進一步穩健性檢驗,以考察本文結論的穩健性。
本文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的主要結論有:第一,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會阻礙社會國際產業轉移的發生,而工業機器人則會促進國際產業轉移的發生,且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一致性的方向。第二,采用全球工業機器人總量減去本國機器人存量、15 歲以下人口數和 65 歲以上人口數之和占總人口的比例分別作為工業機器人和老齡化的工具變量進行回歸,得出本文結果不存在內生性。第三,不同經濟區域異質性檢驗發現,老齡化對國際產業轉移的影響在各種經濟區域樣本下均表現出顯著的抑制作用,而工業機器人對國際產業轉移的影響在歐盟國家和 OECD 國家表現為顯著促進作用,而在發展中國家樣本表現為顯著的抑制作用;不同老齡化階段異質性檢驗發現,早期人口紅利時期的工業機器人估計結果為負但不具有顯著性,而工業機器人在后邊兩個階段的估計結果均顯著為正,且回歸系數逐漸增大。第四,通過中介效應檢驗發現,工業機器人在老齡化對國際產業轉移產生影響的過程中存在遮掩效應,遮掩效應的解釋結果為 21.65%。第五,使用年齡大于 65 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衡量社會老齡化程度做進一步穩健性估計,得出基準回歸、分時期回歸、分經濟區域回歸與分老齡化階段回歸的結果均具有穩健性。

二、老齡化、工業機器人與國際產業轉移政策建議
國際產業轉移具有推動各區域發揮自身優勢,推動社會創新發展的功能,而當前社會存在抑制國際產業轉移的因素。為了推動產業進行國際轉移,本文基于前文結論提出如下政策建議:首先,由本文的基準回歸結論可知,老齡化會對國際產業轉移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因此我們要從優化人口結構做起,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轉變婚育觀念,提高生育率。其次,我們不僅要提高勞動力人口的數量,還要提高其質量,可以通過采取就業培訓、人才引進等政策培育積累人力資本。然后,由于工業機器人可以使“人口紅利”向“機器紅利”轉變,我們加速發展工業機器人,以推動區域產業進行梯度轉移。最后,我們要采取措施擴大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以推動國際產業轉移水平的提升。
1、調整優化人口結構
受社會經濟進步的影響,全球各國慢慢變得老齡化、少子化,老齡化具有不可逆轉性,因此政府要借助一定的宏觀調控手段,調整優化人口結構,最大限度地緩解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帶來的不利后果,為提升國際產業轉移水平提供人口保障。老齡化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較低的生育意愿和人類壽命的延長,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主要源于年輕人婚育觀念的變化和生育養育壓力的提高。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來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
首先,作為適齡人口要主動改變婚育觀,避免過于追捧個人主義,將提高生育率視為己任,主動為社會作出貢獻。其次,要加強頂層設計,政府要推行鼓勵生育的政策,如中國提出支持一對夫妻三個孩子的政策。在調整和優化生育政策的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家庭經濟、生活壓力的上升,因此要竭力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的壓力。在生育方面,我們必須破除天價彩禮陋習,以提高結婚率,同時發放生育補貼,降低生育經濟壓力,還要強化女性職業權利保障,給育齡婦女平等的就業機會;在養育方面,可以借鑒德國采取均衡育兒、彈性工作制、父母假期等措施;在教育方面,要保障全方位的義務教育覆蓋,降低教育成本。再者,企業要設置合理的工作時間,給父母留有照顧孩子、陪伴孩子的時間,讓父母能夠有精力生育、養育、教育孩子,同時改變現有的晉升渠道,保證女性產假結束可以返回原崗位且擁有平等的晉升機會。最后,要匯聚社會多方的之力,關愛生育者,給予心里安慰,同時要宣傳“家”文化,宣揚“孝”“和”家庭文化觀念,加速形成積極向上的新時代婚育觀念。
2、大力培育人力資本
老齡化程度的日益深化,促成了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現狀,我們要采取措施積累人力資本,注重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另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尤其是工業機器人部署規模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簡單和重復性傳統職位會被工業機器人取代。與此同時,也會有產生更多具有創造性的崗位,對高技術水平、科學性以及復合型人才的缺口會越來越大。假如高水平勞動者供給不足,就會產生結構性失業,這將會抑制工業機器人的創造性生產與投入。據普華永道的大數據分析,學歷為高中及以下的員工因智能化的存在而失業的概率非常大。諾獎得主舒爾茨也支持,人力資本是助力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質量和教育投資會影響人類的未來。因此,社會各界要自覺幫助深化提高個人的工作技能,以滿足科技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要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如構建并實施對老弱和失業人口的培訓措施,以降低因勞動力生產要素存在缺口而帶來的不利后果,注重構建素質高、技能好、多層次的勞動力群體,實現與當今社會的智能化程度的高效貼合,如此可以降低工業機器人產生的調整成本。其次,提升人力資本水平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持續擴大人力資本支出,以“人才紅利”補足人口數量的不足。政府應該擴充培訓費用,為勞動者提供學習的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可以采取加強高等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和引進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措施,通過建立終身學習型社會,迅速培養工業機器人產業的技術型人才,提升人力資本水平,以便可以快速融入新的工作崗位。然后,要設計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的人才措施,可以通過普惠性住房、豐厚的薪資等措施招攬留學生歸國。同時,保障我國各類人群都能按需工作,促進高學歷人才、勞動障礙成員等人群的就業,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竭力提升各類人群的工資,引導家庭和個人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最后,企業應該盡快設立完善的職員繼續教育平臺,持續提升從業者的從業水平,不斷進行新型科學技能的灌輸,豐富從業者的思想,幫助他們在智能化背景下跟上社會的步伐,不與社會脫節。而職員應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自主踴躍接受專業化的教育,保持不忘初心,堅持以知識武裝自己,保證自己與智能化社會共舞。
3、加速發展工業機器人
通過分析研究,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工業機器人對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短缺的補充作用。在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的背景下,低人員要素價格已不存在比較優勢,全球就業市場面臨的機器換人的趨勢不可逆轉,政府應加速夯實智能化基礎,竭力提升全社會的智能化水平,大規模引入和發展工業機器人,以推動區域產業進行國際轉移。
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創設工業機器人擴張的舒適環境。政府應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完善制度供給,為社會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創設有利的制度環境和扶持政策,例如智能化產業五年規劃;對推動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個人和企業設置獎勵辦法;加大對專利的保護等。其次,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人工智能的發展高度受限于社會的計算技術水平,但目前此類技術發展尚不成熟,政府應對工業機器人產業提供資金補貼、低息貸款及降稅免稅優惠政策,促進企業和個人重視智能化的研發,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提高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水平。然后,企業也應積極主動投身智能化事業,不僅要發展工業機器人領域,還要考慮其相關配套設施的研發,彌補工業機器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加速工業機器人在社會各方面的應用,特別需要注重培養智能化養老產業,進而最大限度的展現“智能紅利”效應。
4、擴大對外直接投資
研究發現,區域之間會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進行國際產業轉移,對外直接投資能夠從多方面提升本區域的比較優勢,進而提升本區域吸引大規模外資的能力。因此,國家或區域可以采取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促進本區域進行國際產業轉移。 首先,政府要鼓勵企業“走出去”,加強制度建設,構建適合本國國情的對外直接投資和國際產業轉移的政策,例如中國采取的“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大戰略。另外,在進行境外擴張時,要依據擴張地國情進行擴張,這是保證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同時,政府還要保證對外投資企業的安全和高效率,采取法律手段為企業提供保障,切實保證其利益不受損害,也為國際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其次,政府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結合跨國公司的真實發展需要,出臺針對不同企業發展戰略的異質性的普惠措施,推動跨國公司合理化、高效化投資。在此過程中,政府要盡量鼓勵企業采取多元化的投資戰略,以助力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進行有效的國際產業轉移。
三、老齡化、工業機器人與國際產業轉移不足與展望
雖然本文從理論分析、現狀分析和實證分析三個視角出發,對老齡化、工業機器人對國際產業轉移的影響進行了綜合的分析,為以往的相關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本文仍存在某些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
第一,研究內容方面的不足。國際產業轉移問題是涉及到宏觀、中觀、微觀等多層次的問題,因此其研究領域特別廣泛,包含的內容極多,而本文由于篇幅問題,未能進行全面分析。
第二,數據樣本方面的不足。由于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工業機器人和老齡化,所采用的數據需要通過將 IFR 數據庫和世界銀行數據庫匹配獲得,在匹配過程中,可能會導致有效樣本量減少,可能會對考察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工業機器人以及老齡化指標隨著社會的發展都會發生一些更新,可能會對研究結論有一定的影響。
針對本文的不足,在之后的研究中會采取補救。針對研究內容方面的不足,會通過閱讀更多相關書籍,通過分類整理和精簡的方式將國際產業轉移的全部內容進行考察;針對數據樣本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會尋找更加全面的數據庫進行數據獲取,另外還會學習新穎的數據匹配方法,盡可能得擴大有效樣本數量;針對實證分析方面的不足,會通過對研究對象進行跟蹤分析,完善研究內容。此外,人口老齡化以及產業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更新研究數據,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希望在做深入研究時,隨著數據的完善,能夠對本文存在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作者:周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