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1.1 產銷量大幅增長
近兩年中國汽車電動化發展加速,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幅增長。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358.4×104輛和356.0×104輛,同比增長均為160%,銷量滲透率13.6%,超過10%的關鍵節點,國內新能源汽車從導入期進入成長期。
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進一步飆升,達到705.8×104輛和688.7×104輛,同比增幅分別為96.9%和93.5%,連續8年全球第一,年度銷量滲透率高達25.6%(見圖1)。

圖1 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長情況
1.2 保有量快速攀升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幅增長,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攀升。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310×104輛,同比增長67.1%,2015—2022年年均增幅達63.5%,占國內汽車總保有量的4.1%(見圖2)。
1.3 從東南和中部地區向東北和西部地區逐漸滲透廣東、浙江、上海、山東、北京、江蘇、河南、天津、河北、四川等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較多的省份多分布在東南和中部地區,其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全國的70%以上。其中,廣東省尤為突出,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約18%;東北和西北地區受電動汽車影響相對較小,但保有量占比也逐漸增加。

圖2 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情況
1.4 新能源汽車主流發展路線基本明確
從動力類型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均以純電動為主,占比在80%左右。2022年國內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045×104輛,占比79.8%,插電式汽車占比20.1%,燃料電池汽車僅萬余輛,占比不足0.1%。另外,國內擁有傳統混合動力汽車約200×104輛。
從車型結構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以乘用車為主。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市場化進程不斷推進,乘用車占比有明顯提高的趨勢。2022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672×104輛和655×104輛,占比為95.2%和95.1%,同比分別提高了0.5%和0.4%。
從補能類型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均以充電為主。截至2022年底,國內充電汽車保有量占比超過97%,換電汽車和加氫汽車嶄露頭角,保有量分別在30×104輛和1×104輛左右,占比不足3%和0.1%。
從使用性質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以非營業車輛為主。隨著私人乘用車產銷量占比的提高,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中非營業車輛占比逐漸提高,2022年底超過80%,近5年提高了10%。說明國內新能源汽車推廣從“政策性”推動轉變為“市場化”驅動。
二、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預測
2.1 發展規劃奠定良好基礎
一是國內新能源汽車規劃目標明確。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將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2022年已提前完成);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著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一書,至2035年,新能源汽車與節能汽車銷量各占50%,新能源汽車領域純電動車銷量占比95%以上,節能汽車領域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占比100%,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2025年和203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分別達到10×104輛和100×104輛左右。根據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2025年國內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約5×104輛。
二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清晰。全國汽車電動化分車型、分區域逐次推進。私家車、出租車等乘用車和客車、微型貨車、輕型貨車等商用車電動化趨勢明顯;中重型貨車則由于車價高、耗能大、試錯成本高等因素在同時探索充電、換電和加氫等幾種發展路徑。區域之間在資源稟賦、氣候條件、政策支撐、市場基礎、城市規模等發展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在試點城市和城市群的帶動下,基本上從東南、中部逐漸向西南、西北、東北等區域逐次推進。
2.2 發展環境整體趨好
一是國內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車推廣?!半p碳”背景下,國內能源轉型目標明確,并制定各領域的行業實施方案,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國家采取“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府采購、電價杠桿”等配套政策措施力推新能源汽車。汽車行業從2021年開始加快“碳達峰、碳中和”的步伐,以能源低碳化、動力電動化和系統智能化為主要發展方向,以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和替代燃油車為主要抓手,行業預測汽車產業碳排放總量于2028年左右達峰,2035年排放總量較峰值下降20%以上。
2022年底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的完全退出對新能源汽車推廣影響不大,因為購置補貼是近幾年逐漸退出的,2022年補貼力度已經很??;而且,國內新能源汽車推廣已經完成了從政策性驅動到市場化驅動的轉變,新能源汽車已經被用戶普遍接受。
二是技術不斷突破,續航里程持續提升。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技術不斷進步,車用動力電池的質保期普遍不低于8a或12×104km,新能源汽車使用壽命已與燃油車基本相當。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不斷提高,2022年國內續航里程排行榜前十名的乘用車,最低續航里程653km,最高續航里程突破了1000km,可與燃油車媲美、甚至超過燃油車。另外,新能源汽車具備控制系統智能化、高端化、啟動快等優勢,被用戶廣泛認可和接受。
三是新能源汽車各技術環節標準日趨完備。從車輛標準來看,截至2022年4月2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已批準發布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相關國家標準共81項,涉及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系統/加氫、其他系統及部件等4個領域,充分發揮標準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撐作用。從補能設施標準來看,充電、換電和加氫等補能設施標準不斷出臺、逐漸完備,利好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
四是設施配套補能保障快速增長。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等權威機構統計,2022年國內投運充電樁達到521×104臺,換電站1973座、加氫站310座,分別較2021年增加259.3×104臺、675座和119座,同比增幅分別為99.1%、52.0%和62.3%。而且,根據站樁先建或充電樁隨車配建的原則,各類補能基礎設施規模持續增長的同時,其布局也更加完善,車、站、樁等逐漸配套,有力地保障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補能需求和良性發展。
2.3 發展規模預測
根據產品生命周期模型,2021年新能源汽車年度銷量滲透率超過了10%的關鍵節點,國內新能源汽車推廣從導入期進入陡峭成長期;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快速提高至25.6%,未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將保持“S”型曲線爆發式增長態勢。參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視在國內的推廣歷程和推廣速度,初步判斷新產品對傳統產品替代的成長期(產品滲透率從10%提高到90%以上)時長一般為產品使用周期的2倍左右,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成長期預判為20a左右,即從2021年到2040年前后。根據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長趨勢、市場滲透率、行業規劃目標,以及行業專家預測結果,同時考慮電池原料、芯片供應和產能的限制,以及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年限和報廢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總院(簡稱中國石油規劃總院)開發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測模型和保有量預測模型。根據模型預測結果,預計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會達到900×104輛左右,2025年將超過1200×104輛,2030年和2035年將分別達到2000×104輛和2500×104輛(見圖3);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在2025年將超過3000×104輛,2030年、2035年和2040年分別達到1×108輛、2×108輛和3×108輛(見圖4)。根據生產企業規劃,未來新能源電動汽車大多可以充、換兩用,日常使用采取充電方式,緊急情況采用換電方式。氫燃料電池汽車2025年保有量將達到5×104輛左右,2035年前后達到100×104輛。(作者:于東陽)

圖3 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發展趨勢預測

圖4 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發展趨勢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