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1、產業發展總體平穩
經過多年發展,泰州太陽能光伏產業中,包括電站解決方案、電站建造與維護等領域、組件生產、系統集成、接線盒、連接器,其中晶硅產品的生產又是主要方面,幾乎涵蓋了國內光伏產業鏈中下游領域。
2、領軍企業支撐明顯
樂葉光伏、中來光電、中智(泰興)電力、杭州錦江的落戶投產大大提升了在電池片環節的產能,預計完全達產后,每年可實現新增銷售收入 200 億以上。
3、特色園區支撐明顯
泰州太陽能光伏產業態勢良好。泰州新能源產業園重點發展光伏、儲能和新能源裝備制造,2012 年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光伏與儲能)特色產業基地。姜堰經濟開發區擁有雙登集團和中來光電為代表的大型電池和光伏生產企業。泰興省級高新區(籌)正在形成以中智電力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項目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集聚板塊。
二、泰州光伏產業鏈診斷研究
1、空間布局研究
據市工信部門統計,新能源產業園是海陵區的重要板塊。泰州光伏企業共有 18家,泰州各區域均有分布。從集聚程度來看,海陵區新能源產業園和海陵區各有 4家,靖江 3 家,姜堰、泰興和興化各 2 家,高港區 1 家。


表 4 泰州市光伏產業企業空間分布情況
2、企業及項目產業鏈布局
(1)光伏企業主要分布在光伏產業中下游
據市工信部門統計,從企業分布看,在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系統-應用產業鏈中,除硅料-硅片環節外,其余各環節均有覆蓋。其中,12 家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屬于中游,8 家太陽能光伏系統屬于下游。中盛光電、樂葉光伏和中來光電三家企業的產品覆蓋產業鏈的中游和下游。另外,光伏生產設備企業有 2 家。

圖 8 泰州市光伏產業鏈布局情況
(2)61%的重點建設項目集中在產業鏈的中游
據市工信部門統計,從 2016 年-2018 年,泰州光伏產業項目的分布,主要是圍繞在以電池和組件項目為代表的產業鏈的中游。其余 13 項分布在下游光伏發電系統及應用。

圖 9 2016-2018 年泰州市光伏產業重點建設項目情況
(3)40%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
據市科技部門統計,光伏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 7 家。其中,有 2 家上市公司。2017 年,有 7 家總產值過億元的企業,3 家過十億元的企業。泰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實現產值 61.9 億元,位居首位。
三、光伏產業鏈細分領域布局
1、上游環節:晶體硅原料采集、硅棒、硅錠、硅片的加工 目前,泰州在硅料和硅片均無企業布局。
晶體硅產業發展對資金和技術投入較高,有技術和規模效益門檻,對于環境和能源有要求,適合我國西部地區發展。由于硅料對資源和環境要求比較高,泰州不適于引入硅料企業,可以重點引入硅片生產企業,招引硅片研發生產企業;鼓勵企業大力投入先進技術研發和高端設備。
2、中游環節:電池片的制備、組件的生產。此外,也包括焊帶、光伏玻璃、背板、銀漿、橡塑發泡材料(EVA)、密封膠、接線盒和邊框等其他配套環節 從泰州企業分布來看,在光伏產業鏈中游企業共有 12 家,其中硅片環節,單晶硅生產企業 2 家,分別是樂葉光伏和中來光電。多晶硅生產企業有 4 家,分別是中盛光電、中智電力、恒晟光電、凱圣新材料臺通電氣,薄膜電池 1 家,是杭州錦江。電池配套環節只有凱圣新材料 1 家企業生產背板;組件環節共有 9 家,分別是中盛光電、樂葉光伏、中來光電、中智電力、恒晟光電、凱圣新材料、泰通工業、東升新能源、建開陽光新能源、創達電子。
從泰州創新資源來看,在電池領域有省級科技項目 1 項(效率 23.68%氫鈍化超低光衰單晶 PERC 雙面光伏電池研發及產業化),省級平臺 1 家(江蘇省單晶硅高效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千人計劃專家 2 名;在組件領域有市級科技項目 1 項(P 型高效單晶雙面電池組件研究與開發),省級平臺 1 家(江蘇省(中來)高效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平臺 1 家(泰州光伏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雙創人才 2 名;在電池配套領域有市級平臺 1 家(泰州市光伏焊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圖 10 泰州市創新資源分布情況
3、下游:主要是光伏電站建設及光伏發電應用。此外逆變器、蓄電池、支架以及匯流箱等屬于下游配套環節 從泰州企業分布來看,在光伏產業鏈下游包括:樂葉光伏、華電興化、華盛姜堰、恒晟光電、東升新能源、核潤新能源、光芒新能源。
從泰州創新資源來看,在光伏系統發電應用領域,省級平臺 2 家(泰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江蘇光芒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省雙創人才 1 名。
四、光伏產業政策環境評價
1、在政策享受方面,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幫助最大 據工信部門調查顯示,入駐泰州市的企業發展均不同程度的依托了本地政策,其中對企業幫助最大,是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其次為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以及鼓勵企業培養重點是引進人才的相關政策。
2、在實施效果上,產業支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對企業幫助較弱 企業普遍反應優先發展產業的支持政策、科技開發用品免征進口稅收政策對企業的幫助最弱,其次是金融支持相關政策對企業幫助較弱。
3、在政策落實方面,金融支持相關政策存在問題最多 50%的企業在利用現有政策時遇到的主要問題為金融支持相關政策、優先發展產業的支持政策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作者: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