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結合具體項目案例,分析數字經濟產業園規劃的有效策略,提出合理規劃用地、科學布局產業等措施,以此促進數字經濟產業園規劃具有合理性,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一、項目概況
以某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為例,其建設目的在于優化當地產業發展戰略布局,加快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平臺載體,深入與實體經濟融合,順應產業集聚發展趨勢。該項目總體規劃面積達5000畝,重點遵循數字產業化的新型理念,積極完善計算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體系,從而吸納電子商務、數字文創以及智能制造等高新產業,建設產城高度融合標桿和示范園區。根據相關結構設計,該項目共規劃“一軸、三片、四區”:一軸指建設一條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軸,三片包括三個產業用地片區,四區規劃三創園、數智科創園、智慧環保園和智能制造園等產業區。各個功能分區的用地布局規劃如表1所示。

表1 該數字經濟產業園用地布局規劃表
二、數字經濟產業園規劃發展策略
1. 合理規劃用地
根據本次數字經濟產業園的建設目的及功能規劃,為推動該項目健康發展,應當合理規劃園區用地,具體策略如下:
完善基礎配套服務設施。在開展園區建設規劃工作時,應當注重健全各種基礎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此更好地適應復雜變化的市場環境,促使園區內的各個局部用地功能可靈活調整。同時,規劃人員要嚴格按照現行規范,采用彈性的用地結構設計方法,有效順應頻繁的土地流轉、分期開發等趨勢,并便于符合園區數字化管理和營造城市特色景觀等要求。
加強產業園區與城市的聯系。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應當保證園區與城市之間的聯系緊密,促使二者具有較好的統一性,保障城市形象良好。同時,在規劃設計中,相關人員需注意對各個地塊的細分,并在保障獨立性的基礎上,建立相對較強的聯系性,確保其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按照工業鄰里中心打造產業區內的生產生活配套。即是在用地布局中側重規劃產城融合發展,比如在產業功能以及用地布局規劃中,注重采用復合型結構,保證產業園區內實現職住平衡,促使出行效率得到提升。通過該規劃方式能夠促使產業與城市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實現“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的目的,形成良性互助。在本次案例項目中,為實現產城融合,規劃人員側重在地塊設計中,適當留有人口居住地、公租房用地等。另外一方面,數字經濟產業園區作為城市的一部分,應當與城市的公共管理與服務設施形成配套,如針對道路交通、公用設施、居住生活配套等,保障園區符合城市生活建設與發展,構成有機整體。
創新用地空間規劃方式。現階段數字經濟產業園用地規劃應當注重利用各種先進的高新技術和信息網絡,合理規劃各個地塊的應用功能,滿足居住與產業發展需求,實現商業、產業有機融合,保證用地規劃具有多元復合特征,進一步加快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發展,有效創新智慧城市用地空間。
實現差異化發展。由于該產業園區的用地面積較大,不同片區之間的區位條件、交通條件和用地條件均存在一定差異化。所以,在具體的用地規劃中,必須要結合該片區功能的基礎上,落實差異化發展原則,有效適應未來開發的要求。

2. 科學布局產業
對于數字經濟產業園區的發展規劃,應當對各項產業實施科學布局。
首先,在本次案例項目中,相關人員需要注重對產業布局實施創新,如積極整合區域資源,利用計算機技術等構建完善的智能化平臺。比如在產業園區初期發展階段,引進“互聯網+”產業,積極吸引在大數據等領域的領先企業、龍頭企業等入駐,體現產業園規劃化經營的優勢,形成完整的數字經濟生態群落,提升產業升級轉型效率,帶動產業快速發展。如建立園區產業數字平臺,如圖1所示,基于N應用、1云平臺及1設施等,有效覆蓋園區智能服務,促使園區治理精準、產業高效和服務便捷,保障數字經濟產業園區高效穩定運行。
其次,合理制定產業園區企業稅收政策,營造相對寬松的發展環境。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以及創新創業企業,政府部門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一系列優惠政策,減輕其稅務負擔、經營壓力,進一步推動產業研發和推廣力度加強,帶動區域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再次,協調各個管理部門,制定明確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規劃。在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數字經濟產業逐漸形成大型的產業集群,覆蓋數字產品的生產、交易、運輸等多個環節。所以當地政府部門應當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統籌整合業務管理內容,為數字經濟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持。
最后,培育高素質人才支撐產業發展。由于數字經濟屬于一項高新產業,人才支撐是必不可少的。為有效吸納優秀人員,應當注重增強城市與產業園區的吸引力。由此,當地政府需頒布多領域的優惠政策,加大對人才吸引力。如優惠購房、優惠教育以及優惠醫療等。同時注重完善高層次人才的晉升和培育機制,切實發揮人才價值,驅動數字經濟產業向前發展,如建立人才開發及培育中心,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按照園區發展需求以及社會前進步伐,健全人才塑造和持續發展機制,完善教育培訓制度、培養模式等,有效支持數字經濟產業園的健康發展。

圖1 數字經濟產業園技術架構模型
三、數字經濟產業園區規劃發展趨勢
數字經濟是當前人類社會在農業經濟以及工業經濟發展后,產生的一種更高水平和更高階段的經濟形態,側重以數據資源作為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載體,融合信息通信技術,實現進一步開放、共享、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形象。結合我國目前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現狀,在未來為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增長,將會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此支撐供給側改革,促使產業質量、效率以及動力發生變革,為國際國內雙循環提供重要支持。所以,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而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是促進新經濟形態高速發展的核心,有利于優化重點產業布局,打造富有活力的產業體系,加強對數字經濟產業的培育。所以在今后發展階段中,對于數字經濟產業園區的規劃,將呈現一定的趨勢:
積極明確總體思路,堅持新發展理念,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結合城市建設現狀強化統籌規劃,側重以技術創新為引領、深化數據賦能?;谖磥頂底纸洕陌l展趨勢及要求,對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應當注重以龍頭企業落地為主,帶動產業鏈式發展,并積極以高端會展帶動和構筑產業生態,形成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和品牌。同時還將從宏觀政策方面出發,持續推出產業整合政策,促使優勢企業快速擴張,壯大具有數字化服務能力的先進企業,帶動產業鏈集聚發展。
實現多元化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當前在數字經濟形態中,主要運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5G技術等,所以在未來發展進程中,對于數字經濟產業園區的規劃,將趨向產業生態系統化、基礎設施網絡化、功能服務精準化、運營發展智能化等方向,進一步促進相關企業轉型升級,衍生更多具有前瞻性和跨領域企業主體,構建多元化發展新格局。
注重生態化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建設。在未來數字經濟產業園區規劃建設過程中,將越來注重與周邊生態環境的協調性與統一性,即是強調在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時,盡可能避免對自然生態造成破壞。如根據規劃區域的地形地勢、植物生長情況,合理規劃園區選址、布局以及規模、道路組織流線等,實現產業與環境共同發展,貫徹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另外,應加強數字經濟產業園區規劃與城市規劃的銜接,促進產城融合趨勢得到進一步加強。(作者:姚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