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被稱為21世紀最具前景、最為重要的產業之一。世界主要國家紛紛聚焦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通過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產業鏈條,加速搶占生物醫藥技術和大健康產業發展制高點。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整體上呈潛力大、智能化、全鏈條和創新引領發展之勢。
一、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潛力與實力兼備
隨著大健康時代來臨,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全球經濟學界普遍認為其將成為未來投資的重點和國際競爭的焦點。對發達國家來說,醫藥健康產業普遍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并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對我國來說,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大戰略規劃和決策部署。
近年來,公眾健康防護意識顯著增強、國家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密集出臺、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重點領域投資不斷加大,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戰略價值持續提升,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一是引領新消費。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深層次健康意識覺醒,對衛生健康的需求逐漸增強,個人防護、疾病診斷、精準醫療和保健康復等領域產品和服務加快升級,生物消費逐漸成為日常消費,未來將呈現較快增長勢頭。同時,我國人口結構發生了顯著改變,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對大健康的需求日益強烈,促使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二是促進新投資。正是由于人民群眾對生命健康的需求日益強勁,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被視為極具發展潛力的行業和最具投資優勢的行業。由于大健康產業關聯度高,在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核心技術產品成為投資熱點的同時,旅游、地產和養老等行業也加快與健康產業融合,“醫療+養生+旅游”和“醫療+養老”等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三是催生新業態。互聯網經濟的興起,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就醫方式,包括遠程醫療在內的“云端”醫療服務新業態快速興起。推動我國檢測試劑、中醫藥、醫療物資和高端醫療器械等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在加快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引領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二、以數字經濟為契機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細分領域較多,既包括醫藥產品的生產研發,還包括醫療器械、健康管理和咨詢等,產業鏈各環節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導致產業協同難問題長期存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快速運用有利于打破各環節的信息孤島,實現產業鏈的高度協同,同時激發人工智能醫療的應用潛力。隨著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數字化、自動化進程加快,人工智能與醫療融合相關產品與服務紛紛落地,已逐步應用于疾病研究、預測、診療,以及治療后康復、健康管理等醫療全鏈條的各個階段,人們獲取醫療服務更加快捷、精準、安全和高效。多個國家已從戰略層面強化數字化布局,通過更新監管框架,簡化產品上市審核程序,以適應人工智能快速迭代的特性,加速人工智能醫療產品落地。我國十分重視數字經濟與生物醫藥融合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數字化建設,推進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智慧醫療和遠程醫療,運用人工智能提高醫療協同運作效率,利用大數據提升對醫療機構和醫療行為的監管能力。同時,我國以數字化為手段,不斷加強生物醫藥各產業鏈和各環節的協同,提升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效率和市場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加快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密集出臺人工智能醫療產品具體監管方案和審批流程,并建立了產品審評審批參照的標準數據庫,從而解決了制約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三、以集群化發展為載體打造高質量生物醫藥和大健康全產業鏈條
當前,產業鏈的完整對發展至關重要。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科技含量高、資金投入大、產業鏈條長,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和資金壁壘。同時,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鏈條較長、關聯度高,各環節之間聯系緊密,任何關鍵環節或技術斷供都會遭遇“卡脖子”,都將影響整個產業健康發展,削弱產業國際競爭力,進而對該國相關產業造成致命打擊。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產業集群化發展已成為各國打造全產業鏈條的重要載體。
產業集群化發展的主要方式包括核心城市導向型和龍頭企業導向型等。核心城市依靠強大的技術、人才、資金和政策等優勢,成為全球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最具實力和活力、產業化水平最高、產業鏈條最為完整的區域。龍頭企業通常具備雄厚的資本、強大的研發能力、行業資源、人才儲備、規模化優勢,以及技術和品牌,能夠引領產業集聚,打造全產業鏈條,還可以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實現產業聚集和產業鏈條整合。隨著醫藥市場發展,小型企業面臨著技術、資金等難題,一些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納入大型企業體系,實現資源整合,使企業在本行業內迅速做大做強,增強競爭優勢。
我國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趨勢明顯,并以集群化發展為載體,產業鏈不斷完善。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國內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高質量集群發展的重要引擎,吸引了大量企業集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國內17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中,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產業聚集區占到14個。未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大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影響下,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在三大區域集聚效應更加突出,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全鏈條建設必將加速推進。我國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雖然前景廣闊、發展較快,但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專業人才缺乏、產品研發能力弱,生物醫藥產業供應鏈存在不穩定因素。“十四五”時期,我國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需要抓住集群化發展之勢,針對發展中出現的“缺鏈”和“斷鏈”的問題,通過統籌推進和產業集聚,打通上下游各個環節,加快“補鏈”和“接鏈”,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自主可控,一定程度上解決“卡脖子”問題。
四、以醫生為核心的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多元創新時代來臨
生物醫藥創新越來越受重視,生物醫藥研發投入持續加大,重大研究計劃持續推出。各國生物醫藥研發投入經費持續增長,生物醫藥創新療法、創新藥品和創新設備等獲得快速發展。生物醫藥風險投資更加強勁,很多國家將公共健康安全與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等一并列為優先研究領域,加強傳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戰略部署。從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主體來看,不僅包括研究機構和企業技術研究人員,還包括臨床一線醫生。醫生是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創新的核心力量,他們是對患者需求、診斷和治療產品需求最熟悉的群體,在長期工作中積累掌握了大量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信息,一些發達國家有80%以上的醫生加入了醫生集團或者創新俱樂部,成為產業創新的核心力量。我國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也在不斷加強創新力度。
一是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19年研發投入為609.6億元,較2015年增長35%,研發強達到2.6%,較2015年增長0.8個百分點。特別生物醫藥百強企業,更是把研發創新作為重中之重,無論是平均研發費用還是平均投入強度均達到歷史最高值。
二是重大創新成果加速落地。藥品審評審批流程不斷優化,一批臨床急需、公眾期待的創新藥、緊缺藥快速上市。
三是一批創新醫療器械被批準上市。四是醫生在臨床創新和轉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國內大量醫生通過成立醫生集團、創新俱樂部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批優秀創新成果成功落地,以醫生為核心的創新生態圈正加快形成。(作者:楊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