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主動謀劃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以集群化方式促進主導產業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作為上層建筑的產業政策,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構筑并不斷完善,為產業集群提供公平開放的政策環境,具體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產業集群發展策略。
一、實施產業集群發展導向策略
產業集群往哪個方向發展至關重要,導向是靈魂,決定著產業發展水平。既然產業受到產業政策的引導,那么就需要在產業發展導向政策上下功夫。地方政府應圍繞主導產業集群進行政策扶持傾斜,針對產業集群采取有效舉措:
1.強化產業集群培育引導
對雛形階段的主導產業集群,要堅持系統思維,加大對產業集群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統籌安排產業集群的用地、用工保障等工作,同時加強政府之間的行政協調,加強與入園企業進行對接,實時了解企業具體情況,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為制定政策提供保障;處于發展壯大階段的主導產業集群,關鍵要提升專業化、網絡化水平;處于成熟定型階段的主導產業集群,主要是優化政策服務環境,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提升產業高級化、集約化水平。
2.強化產業集群保障引導
產業集群的保障既包括硬件上的保障,又包括軟件上的保障。在硬件上應在路網建設、土地供應、水電布局、能源安排等方面要做到政策引導,把資源投入到主導產業集群上來。在軟件上應在行政審批、行政服務、投融資擔保、基金設立、稅收優惠等方面提升服務水平。例如給予主導產業最大力度政策扶持,改善法治化營商環境。又如,加快建立相關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為主導產業提供人才支撐。
3.強化產業集群資源引導
產業集群內應建立更多的公共資源平臺,例如建立科技創新研發中心、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技術人員培訓交流中心、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促進集群內部交流合作和資源共享。建立內部產業信息通報機制,讓企業能夠及時掌握實際情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戰略選擇與調整,并做好企業經營決策,讓企業能夠具備較強的競爭力,為區域主導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二、實施產業集群園區載體策略
吸取國內外產業園區建設的先進做法,因地制宜推動本地制造業主導產業園區化,建設分級分類、特色明顯的主導產業園區。產業園區建設目的是提升主導產業園區內的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服務水平。資源共享水平越高,產業園區的建設成本越低,園區內企業創新能力越強。
1.加強產業園區組織規劃
思路決定出路,規劃決定未來。一要廣泛聽取意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認真聽取產業專家、企業家、供應商等全鏈條各類人群的意見,深入挖掘本地產業發展特點和發展環境,才能形成產業園區的良好方案。二要把準產業發展方向。產業園區建設不僅是地理上的設計,更重要的是產業發展趨勢的洞察。要把現有的基礎產業梳理好,把未來產業明確好,才能組織好產業園區規劃。三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各園區產業群,長遠謀劃、著重當前,一步一個腳印,成熟一個產業發展一個產業。例如,廣東省肇慶市在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時,在原來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有一定的基礎之上,再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相對地集中于一定的區域,從而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和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
2.加強產業園區組織管理
產業園區需要有效的組織架構和體制機制,一要建立扁平化的組織架構。作為企業聚集的產業園區,不能設置太多的層級,否則難以提高效率。扁平化機構設置是最好的方式,做到層級少、幅度適中。二要建立完善產業園區體制機制。三要科學組織空間布局,擴大產業發展空間,形成規模適中的園區產業群。例如,根據土地資源缺乏的情況,廣東肇慶中安產城產業園區采用“工業上樓”的創新模式,向天要地,高端工業廠房樓高9層,將實現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讓土地效益倍增,并打破傳統工業園區單一生產的模式,“生產、生態、生活”相結合,集生產、辦公、產業配套于一體,實現產城人融合。這樣的園區,實現企業拎包入園生產,徹底解決過去每個小企業來投資都要拿一小塊土地的小散亂問題,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3.加強產業園區組織推廣
產業園區建設不僅需要硬件提升,也需要軟件提升,做到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不斷提高園區產業集群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落戶園區,從而減少主導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阻力。一個產業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和重要作用,都需要通過產品的銷售來判斷。所以,在主導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必然要求各生產者的產品具有一定的品牌競爭力并符合市場需求。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制造業發展的方向,如果相關企業能夠集聚,形成一個整體,就可利用共同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比較集中的經濟政策,如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蘇州工業園等地都得到很好發展并形成了良好品牌。產業集聚不僅適用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且適用于傳統制造業。例如浙江省義烏市的產業并非戰略新興產業或者高新技術產業,但義烏堅持產業以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本地特色的輕工產業,從而逐步成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享譽全球的產業集群品牌。
三、實施產業集群創新驅動策略
創新是第一動力,產業集群同樣也需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但政府在產業集聚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從政府的層面來看,需要構建有利于創新的產業發展環境,鼓勵多種形式集群,大力創造相應發展平臺,為企業集聚提供良好環境。一是以企業創新為政策導向,越有利于企業創新的事就要鼓勵企業去干,讓創新的企業真正得到政策實惠。二是政府服務做得更精準,做到用心用情用力為企業服務。三是加大宣傳推廣,營造產業創新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讓更多的企業、更多的人才投入到產業集群發展上來。
從企業自身來說,企業創新是產業集群創新的基礎。企業要發揮好企業自身的優勢,并利用所在產業園區、所在產業集群的創新資源,注重技術和產品創新。一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把有限的資本用在刀刃上,著眼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二要主動加強與先進企業的學習交流,加強園區或集群內企業之間的無縫對接,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技術水平。
從產業園區來說,加強產業集群的團隊創新力度。產業集群的企業主要在園區內生產,但銷售在園區外。創新不僅涉及到單個企業,同時涉及到園區內的企業,因此要加強園區內的團結合作,建立創新聯盟,減少單兵作戰,增加團隊作戰,從而提升創新的成功率。
總之,一個區域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選擇好制造業主導產業,把握好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并通過協同創新實施具有本地特色的產業集群策略,從而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作者:蘇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