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D項目如火如荼,雖然有政府鼓勵、金融支持、企業促進、銀行參與等外在因素,但是EOD項目能否成立且順利實施,關鍵在于項目融資是否落實到位。
《指南》表明,EOD項目內部資金自平衡方案是來自生態保護項目關聯產業的生態反哺。而其余的外部補貼、貸款只是在彌補生態反哺前期資金需求不足、避免因前期資金不足導致項目“夭折”,影響生態保護項目的正常實施。
因此,EOD項目融資及補貼是收益自平衡的外部補充,其成立的前提是生態保護項目和關聯的產業項目有效結合,并形成良好的內生機制、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并實現資金的有效流通,外部融資只能是錦上添花。
兩批EOD試點項目總體融資金額
筆者對兩批94個EOD項目試點進行調研,能夠查詢到的項目投資額或者融資額兩項數據的項目總共71個,總投資為3021億元,其中實現的融資總額為827億元,融資總額占總投資額的27%。
前述分析只是針對可以查詢到投資額或者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的融資額的EOD試點項目。對這71個項目進行進一步分析,針對2022年,能夠找到項目的總體投資額,并收集了項目在各種方式進行總體融資的融資額項目,共計10個,總投資額為556億元,總體融資額為213億元,融資總額占總投資額的38%。不難看出,融資額度從27%到38%的轉變,這不僅是EOD項目融資額的提升,也說明社會各界對EOD項目的了解更深入,政府、金融機構等更積極地參與到了EOD項目建設過程中,用實際行動支持EOD項目。
現有EOD項目融資方式
一是政策性銀行是EOD融資的第一方式。《關于同意開展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的通知》指出,“國家開發銀行有關分行對符合條件的試點項目,按照精準施策、市場化運作和風險可控原則,發揮開發性金融大額中長期資金優勢,統籌考慮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在資源配置上予以傾斜,加大支持力度”。這說明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對EOD融資的標準模式認可。
二是國際貸款拓寬EOD融資渠道。銀行貸款除了采用國家開發銀行的政策性銀行貸款外,國際、國內商業性銀行也積極參與,為EOD項目融資拓寬了融資渠道。例如,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總投資150億元,申請到了世界銀行2500萬美元的國際貸款。
三是各類債券發揮優勢。近年來,政府債券、專項債是城市開發建設開發主要的資金來源,EOD項目開發中,債券在融資方面信用評級高、成本低等優勢就更加明顯。在這兩批試點項目中,用債券作為項目融資來源的項目并不鮮見,例如,“寧城縣螞蟻山生態環境治理建設項目”總投資1.5億元,通過發行專項債為EOD項目融資等。四是基金關注EOD項目。基金作為創新型的融資方式,一般是投資在盈利性高、回報期短的項目中,基金開始扶持創新產業的發展。環保產業作為七大創新產業之一,逐漸受到了各類基金的重視。EOD項目也享受到了部分基金投資的紅利,如“烏梁素海全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的融資中,就利用了政府設立的專項產業基金中的一部分資金,作為EOD項目啟動資金。(來源:文磊 李瑞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