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助力縣域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發展路徑:基于產業融合打造全產業鏈、基于智能管理推進數字農業、基于生態農業促進綠色發展,以期為當地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助力縣域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效思路,促進當地農民增收和消費升級,同時為全省、全國范圍內的園區助推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益參考。
一、基于產業融合,打造全產業鏈
1.1 立足鄉鎮,建立產業綜合體。揚州市縣域產業鏈整體應當向立體化方向發展,建立產業綜合體,在提升揚州市縣域農業產業園區的過程中,技術創新、技術示范、創新技術產業生產三方面通力合作。
當地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可根據不同功能進行劃分和布局規劃:核心技術區進行各種新物種和技術開發,以探索產業綜合化的可能性。調動技術區建設綜合農業區、基于信息的應用程序與產品系統相結合的操作模型。休憩休閑區主要發展農業、農業特色旅游、生態休閑及以自然為背景的鄉村旅游。密集出產區出產主要作物,以及大量培育新研發嫁接作物。冷凍室以高質量產品為目標,與大型跨國公司、農業和物流補給公司合作,保證供銷質量和產品品質。
1.2 立足縣域,推進要素一體化。加強揚州市縣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結構現代化,推動產業要素一體化。整體產業要素涵蓋了農業(種植)、加工、物流、銷售、服務等多元化要素。因此,揚州市縣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需要充分利用傳統農業產業要素特性,對農業價值鏈進行創造性設計與要素整合,從而促進揚州市縣域農業產業資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二、基于智能管理,推進數字農業
2.1 推動農村數字化建設,打造數字鄉村。
2023年1月5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支持全省農業數字化建設推進舉措》,提出以打造農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為目標,全面推進農業“智改數轉”。
(1)揚州市縣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應當建立一個精準全覆蓋的信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系統,便捷智能管理數字農業系統的推廣、使用,同時有利于改善所在縣域網絡寬帶質量以及服務。加快建立一個縣域范圍內的覆蓋農村土地以及相關資源的身份數據平臺,將現有數據資源加速整合,以便推進農村數字化建設,建立一個農業市場數據共享機制系統。
(2)揚州市縣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可以探索建立一套更加系統的技術服務互聯網農業系統,集物聯網、電子商務和農業信息系統發展標準于一體,引進數字化智能農業機器系統,促進數字化作業農業設備的普及,健全農村農業物聯網系統。
(3)揚州市縣域農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健全的農產品物流分揀配送系統和高質量的農產品銷售服務一體化平臺,以提供農業產品質量溯源保障,實現數字監管農業產品運銷一體化、透明化,讓縣域農業產業插上“數字翅膀”。
2.2 提高農民數字素養,培育職業化農民。
揚州市縣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可以通過兩種渠道來進行人才投入,以加快揚州市縣域數字農業技術創新。一是加大優秀農業科技人才的引進力度。二是對原有技術農民進行數字化教育培訓。即培訓一批優秀的農業產業園負責人、農業生產合作經銷社主管以及農村信息系統開發維護人才。
同時,揚州市縣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需要建立專業數字農業補貼,完善人才培育以及數字化產業建設之間的合作紐帶關系,實時更新農業數字化生產技術培訓重點。通過產學研通力合作,建立數字農業專家組和數字農業人才庫,加快數字富民,培養實用人才。
三、基于生態農業,促進綠色發展
3.1 運用科學技術,推廣體系化建設。揚州市縣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應加強與各個產銷社以及驛站的合作,以“節能、環保施肥、確保高質量高效率”的原則,推廣綠色生態種植農業,實施標準化養殖。注重生產環節的環境管理和養護,使縣域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確保質量標準,嚴格的農業產品跟蹤系統和質量保證,從農場到工廠到消費者餐桌,實現從源頭到銷售質保全覆蓋。
3.2 推廣節約資源,營造友好型社會。2022年10月10日,揚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基于此,揚州市縣域農業生產應當構建一個整體的生產鏈條,尊重生態效率的閾值,注重環境安全以及自然資源的使用。
揚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可探索創新種植思路、培養水果和蔬菜的新技術、減少使用農藥和化肥,促進揚州市縣域農業土地的良性流轉、作物管理、病蟲害控制、水肥一體,改進作物品質,創新科學儲存方法,確保物流運輸渠道。同時,將把農業的技術在一個適當的環境中,根據環境、作物的需要去及時調整整體得到資源配置,以期達到環境友好的效果。
四、結論
本文基于縣域經濟視域,選取揚州市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揚州市縣域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現狀,積極探索并提出了3條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發展路徑及對應的具體措施,不僅為當地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助力縣域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效建議和政策參考,同時有助于當地農民實現增收和消費升級,為實現共同富裕打造更寬闊的道路。(作者:張馨雨,薛慶根,袁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