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是經濟系統中提供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緩和性醫療商品和服務的部門的總稱,通常包括醫藥工業、醫藥商業、醫療服務、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務等領域。
一、大健康產業的時代背景
大健康產業被認為是繼IT產業之后的“財富第五波”,伴隨著社會發展、人口結構、生活水平和疾病圖譜的變化,人們不再局限于疾病防治,而是更多的關注自身健康和生命質量。我國目前健康服務業僅占GDP的5%左右,而大部分發達國家的醫療消費開支超過了其國內GDP的10%,這表明我國健康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2013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2014年多項國家級項目完成了產品轉化并將于2015年投入使用,2015年大健康產業發展將步入黃金時代。
二、大健康產業發展掀起健康服務業巨變
第一,人才結構的巨變:目前,我國有上千萬人從事與健康產業相關的工作,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學科知識不飽滿,服務模式不清晰,在實際服務中力不從心或無從下手,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影響了自身的發展,也影響了企業的發展。迄今,大健康產業歷經10年發展,人們對健康需求逐漸個性化、全科化,健康服務產業將從“單一學科技術和概念化”服務時代上升為“全科高新技術”服務時代,2015年將成為中國大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分水嶺。
第二,服務模式的巨變:國民對健康服務需求的日趨個性化,催生了大健康產業的鏈式發展,以“聲訊服務與移動私助的上門服務、移動專家的定點服務結合”的OTO的客服模式成為行業服務的主要模式,同時產生震撼性關注,僅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大健康產業鏈客服執行機構世紀英才-清晨健康管理的大客戶訂單超過40萬人。
第三,健康產品的巨變:我國現有的健康企業大多數規模小,研發力量薄弱,產品單一,各自為政,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健康產品,客戶享受不到“完善系統”的服務,尤其是以“行為治療”為主要模式的健康管理,需要多學科,系統、精細的服務。新時代的健康服務產品應該是以營養、運動、睡眠、心理、環境、起居、經絡學科有機組合的健康管理技術和服務為主,結合相關的有機食品及個性化營養餐、運動器械、中醫手法、運動課程和養生廚藝等,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標準化流程,讓客服消費產品的同時,享受全方位的健康服務。
三、2015年新形勢及人才需求
我國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15%的人處于疾病狀態。其中,高收入人群的亞健康狀態與疾病狀態明顯高于正常人群,是健康產業發展首要關注的人群,他們需要的是定制個性化的全面健康服務來提高生命質量。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加速,老年人群也是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標。老年人的未病管理、慢病管理和情志管理已成為健康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需要一個系統化,針對性強的健康改善計劃。健康服務應該面對不同的人群,開發不同的健康項目;面對不同的個體,定制個性化全面的健康方案。因此,2015年以后,健康產業要以顧客為導向,建立一個多層次、多元化完整的產業鏈,2015年是健康產業的春天,是有志于從事健康產業的人士、企業大展拳腳的重要年份。
無限的機遇與挑戰,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做強力的支撐。國家近幾年也先后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和《加快健康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及規范從業人員培訓》等重要文件,大力扶持推動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規范并加快培養符合市場需求高素質的健康管理師,為健康產業不斷輸送優質人才。我國健康產業市場已經形成了餐飲、美業、養生、有機食品、功能食品、醫療和養老等完善的基礎行業,正在通過資源整合、優化產品、優化客服、優化模式,逐漸建立完整的健康產業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