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市場不如培育市場。就中國通航產業現有規模而言,特定市場需求還未被開發,企業數量卻相對較多,各家企業紛紛搶奪原有相對較為穩定、增量有限的工、農業作業和培訓市場。市場規模沒變,企業數量卻激增,這是我們目前應該直視的問題。企業數量增長后,用于支持企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從哪里來?挖!這一挖,給本來底子就弱的通航市場又帶來一記重錘。歸根結底,現如今中國通航業最大的問題是:培育市場。這是地方政府、各級管理部門都應重視并需要花心思解決的問題。
當前,中國通航發展狀況與趨勢令人擔憂。回看當年北海樓市、幾年前的光伏產業、現在各地方政府扶持的無人機產業園、通航產業園等等,歸根結底,主要問題還是在市場。這絕不是直接可以進入、有無市場和如何打造市場的問題。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制定市場規則,核心是如何構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市場的扶持也應該是對市場環境的維護。以此出發,就要分清地方政府與企業的職責,政府直接參與市場運作是十分危險的。
當然,這其中有些的確不是傳統的市場職能,而是需要政府提供服務的部分,但政府又不能參與運營。這就需要采用運營執照、市場經營權招標管理等有效的市場化手段。從臺灣離島短途運輸的例子來看,通過嚴格的十年經營權招標,在測算好政府服務所需要提供的補貼標準后,管理部門通過招標營造了公平競爭的環境、控制降低了成本。同時,通過營造的局部市場規則也保護了企業利益,十年經營權的市場規則堅定了企業投入培育開發市場的決心。以短途運輸為例,沒有長期市場經營權的保障,企業如何投入市場開發?沒有清晰的政府職責的市場化補貼規則,如何期待企業長期賠錢提供航空運輸服務?農業航化作業也是如此。有些地方政府保護當地企業,遏制了競爭,農戶喪失了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所帶來的更好的服務品質和更優惠的價格。
政府責任重大并不體現在市場的打造或產業園的扶植,而應體現在科學市場規則的制定,不科學的市場規則會扼殺市場環境。以醫藥價格為例,企業可以用極低的價格中標準入,但中標后基本不保障供應,扼殺了別的企業提供市場服務的機會。這是因為“市場”規則沒有公平的約束條件。臺灣離島短途運輸就規定了中標企業必須提供的航班座位密度等相應指標。航化作業,也應制定同樣的質量要求、作業效果的標準和約束機制。
一味地搞低價中標,對違背市場規則、破壞客戶利益的經營者沒有約束,這是地方政府職能的缺位。政府部門有時沒有能力去管的很專業、很仔細。這就需要通過授權專業的產業、商業協會的資源來實現。當然,政府部門也要合理約束與管理這些協會,防止不公平競爭和對市場的壟斷。
雖然中國國企是個比較特殊的現象,但企業就是企業,它不能手握國家賦予的優先政策享有額外市場特權。很多市場應對所有企業同等開放。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發動機戰爭,通過合理的市場競爭,政府采購成本大幅降低,發動機產品性能明顯提升,維修成本也大幅降低。當然,政府部門也應合理的扶持市場發展,尼泊爾的短途運輸飛機起降還擁有一定的優先權就體現了政府的扶持政策。
政府如何約束資源型非市場化的機場服務收費,并有效降低還未成熟的運營企業成本、投入基礎設施,擴大企業市場空間?就內蒙通航最早的根河、海拉爾航線來講,由于根河機場的設備條件,目視飛行條件導致遣派可靠性低,乘客無法依賴安全、舒適、快捷的航空交通方式出行。當地長途車每天下午3點半到4點以后就停運,航空運輸本應可以進入這塊市場,但因受機場設備條件限制無法實現。以上地區冬季受大雪影響,5、6個小時的唯一出行方式長途汽車也會有時停運。航空短途運輸由于機場冬季關閉也無法提供服務。在這種情況下,當地百姓的出行問題該如何解決,應該是政府如何調配社會資源,營造一定條件下的市場環境的問題了?
農林作業方面,高效專業化的固定翼航化作業跨區批準難度不僅提高了成本,更關鍵的是延誤了農時,直接導致作業低效、零散、質量無法保證的各種野蠻作業方式迅速占領市場。這一點,從今年作業季后河南農戶對野蠻作業后效果的控訴就能一探問題的嚴重性。這正是不合理的超低價格,導致部分企業的誠信缺失,弄虛作假的惡果。在這種野蠻、沒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中,哪個企業會有動力提升能力、升級高效的設備?中國通用航空并不缺乏市場,但的確需要人們去精心維護、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