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海上風電場所處黃沙洋水道與爛沙洋水道,海域動力泥沙環境和灘槽格局均較為復雜,周邊水域規劃建設有南通港洋口港區碼頭、航道、錨地等基礎設施。本文從海上風電場規劃對海域形勢、通航通信導航系統的影響及港口航道、錨地綜合安全距離角度分析,提出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布置的建議,實現海上風電場建設與洋口港區港口協調發展。
江蘇省如東縣風電產業開發起步早、發展快,外海規劃海上風電場場址18個,總面積為856km2.工程海域處于輻射沙洲爛沙洋水道與黃沙洋水道交匯處,水動力條件復雜,海床底質對工程建設較為敏感;同時如東縣外海規劃建設有南通港洋口港區碼頭、航道、錨地等基礎設施。
本文從江蘇省如東縣海上風電場規劃對區域海域形勢、通航通信導航系統的影響及港口航道、錨地綜合安全距離角度分析,提出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布置的建議。
1 江蘇省如東縣海域相關規劃概況
1.1 江蘇省如東縣海上風電場規劃
江蘇省如東縣近海及潮間帶風電場發展處于全國領先水平,規劃海上風電場場址18個,規劃總面積為856km2.規劃裝機容量453萬KW。
1.2 南通港洋口港區規劃布局
根據港口資源和產業發展情況,洋口港區分為長沙作業區、環港作業區、預留老壩港作業區、預留東太陽沙碼頭區。
(1)長沙作業區分利用爛沙洋南、北水道開發建設。爛沙洋北水道深槽滿足15萬噸級滿載油輪乘潮單向通航。爛沙洋南水道深槽滿足7萬噸級散貨船乘潮進港要求。
(2)環港作業區船舶進出港規劃利用小洋港、黃沙洋為進港航道,規劃等級為1萬噸級。
(3)老壩港作業區為預留港區,初選外航道自老壩港外條漁港起向東經小洋港及黃沙洋至外海,規劃等級為5萬噸級。
(4)東太陽沙碼頭區北側碼頭船舶考慮利用北側深槽水道乘潮進出港,初步規劃等級為5萬噸級;南側碼頭船舶考慮利用爛沙洋北水道乘潮進出港,初步規劃等級為30萬噸級。

圖1南通港洋口港區規劃布置與海上風電場位置示意圖
2 海上風電場規劃對海域形勢的影響
工程海域處于輻射沙洲爛沙洋水道與黃沙洋水道交匯處,水動力條件復雜,海床底質對工程建設較為敏感,通過建立潮流泥沙數學模型計算分析評價了海上風電場規劃對周邊港口資源開發建設的影響。
(1)潮流數學模型計算結果表明由于風電樁基不致影響到維持黃沙洋和爛沙洋水道深槽的歸槽水量;對進入各水道總體潮量和分流比沒有直接影響,不會導致水道間潮流動力此消彼長的變化。
(2)樁基對流場的影響只局限于樁基500m附近,對工程區附近整體流態基本沒影響。
(3)風電樁基對工程區水流漲、落潮平均流速的影響大部分是不連續的,只局限于樁基附近。
(4)風電樁基的泥沙淤積僅局限于樁基附近,不會引起工程區附近灘面的整體性沖淤變化。0m以淺灘區樁基引起的泥沙沖淤僅局限于樁基100m附近,引起的沖淤幅度為10~20cm/a;0m以深水域樁基引起的泥沙淤積也只局限于樁基400m附近,引起的沖淤幅度為30~50cm/a。

圖2海上風電場建成后工程海域流矢圖(漲急時刻)

圖4海上風電場全規模建成后工程海域沖淤分布
如東縣海上風電場規劃對南通VTS系統洋口港雷達站產生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風場的建設遮擋了雷達信號的傳播,在航路上形成達覆蓋盲區,使得VTS無法獲取該區域的交通動態;二是海上風電場風機的多次反射干擾了正常的雷達信號,造成目標辨識困難,影響VTS系性能的發揮。

圖6 南通港洋口港區雷達站覆蓋仿真示意圖
為了盡量降低對南通VTS系統的影響,確保海上風電場周圍的水上交通安全,建議采取如下措施:進出海上風電場的船舶必須安裝AIS船臺設備和VHF船臺設備;在海上風電場外延四角的風機平臺上建設具有透霧功能的CCTV監控點;在海上風電場區配備高音喇叭;在適當的位置補建雷達站,與現有系統融合,通過聯合覆蓋,彌補覆蓋盲區。
4 海上風電場規劃布局與航道、錨地安全距離分析
港口航道與海上風電場工程的安全距離主要由考慮海域形勢變化因素軸線預留選線范圍、進港航道通航寬度、錨地與航道之間的安全距離、錨地尺度、錨地與風電場場址邊線安全距離組成。
4.1 海上風電場工程與黃沙洋水道航道、錨地綜合安全距離分析
規劃老壩港作業區、環港作業區船舶進出港均利用黃沙洋水道深水區,黃沙洋水道北側、南側均規劃布置有海上風電場。參考相關規范,安全距離結論如下:
(1)不考慮風電場與航道之間布置錨地時,自黃沙洋水道航道中心線至風電場場址邊線安全距離取為1690m。根據海上風電場規劃,黃沙洋水道兩側風電場場址邊線距離4400~5400m,規劃布置滿足安全距離的需要。
(2)黃沙洋水道為天然航道,參考相關規范,與天然航道應按照船型進行評價,按照不小于2nmile控制,即黃沙洋水道單側布置風電場時風電場距離航道距離不小于3704m,現狀海上風電場規劃距離嫌小,鑒于此提出以下措施:考慮到黃沙洋水道南北兩側存在水下沙洲,建議在征得相關部門同意后,在黃沙洋水道船舶航路沿程布置導助航設施,按照人工航道進行管理,保證船舶通航安全。
4.2 海上風電場工程與東太陽沙碼頭區北側航道、錨地綜合安全距離分析
規劃東太陽沙碼頭區北側進港航道以北規劃布置海上風電場。參考相關規范,不考慮風電場與航道之間布置錨地時,自東太陽沙北側航道中心線至風電場場址邊線安全距離取為1690m;考慮風電場與航道之間布置錨地時,自東太陽沙北側航道中心線至風電場場址邊線安全距離取為3390m。距離東太陽沙北側深槽距離最近的海上風電場邊線距離航道距離為4300m,規劃布置滿足安全距離的需要。
5 建議
海上風電場海底電纜穿越黃沙洋水道,根據規范,穿越航道的水下電纜、管道、涵管和隧道等應埋置于海床內,埋深不應小于遠期規劃航道底高程以下2m。考慮到港區規劃仍在不斷調整中,建議在不顯著增加工程投資的基礎上,根據規范適當增加管線埋深。同時根據港區規模的調整,適時調整海上風電場的布局,促進風電產業與港口航運的協調發展。(作者:王曉宇張晉愷楊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