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直以來都是制造大國,“Made in China”字樣隨處可見,但我國卻不是制造強國,長期處于國際分工和鏈的中低端。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我國制造業進一步發展受到阻礙。我國制造業面臨著從“量”轉變到“質”的挑戰。

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著力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深化。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中國制造2025”的前途在于“+互聯網”。另外,在《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也做出了具體部署,提到要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建設若干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 實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啟動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落實加速折舊政策,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
三個政策文件構成制造強國戰略政策體系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對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做出重大戰略部署,這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2015年7月1日,國務院又發布了《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圍繞轉型升級任務迫切、融合創新特點明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提出了11個具體行動。在今年發布的《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與《中國制造2025》、《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共同構成了制造強國戰略的一個政策體系。《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是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體現,是實現我國經濟提質增效的現實選擇。
《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具有先天優勢。而且在工業4.0的背景下,制造業亟需以互聯網做支撐,從產品創新、產品供應、產品營銷、售后服務等多個環節都需要與互聯網相結合,激發制造業的巨大潛力,由此可見,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也具有后天必要性。
一個抓手:建設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雙創平臺
一條主線:激發制造企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
兩大目標:
●到2018年底,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普及率達到80%
●到2025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融合“雙創”體系基本完備,融合發展新模式廣泛普及,新型制造體系基本形成,制造業綜合競爭實力大幅提升。
七大任務:
●一是打造制造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支持大型制造企業建立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推動產學研“雙創”資源深度整合和開放共享。
●二是推動互聯網企業構建制造業“雙創”服務體系,支持大型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建設面向制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平臺,完善制造業“雙創”服務體系。
●三是支持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鼓勵合資合作,培育新的經營主體,推動中小企業制造資源與互聯網平臺全面對接。
●四是培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新模式,大力發展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和服務型制造等網絡化生產新模式。
●五是增強融合發展基礎支撐,強化制造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基礎技術和產業支撐能力。
●六是提升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推動系統解決方案服務的專業化、規模化和市場化。
●七是提升工業信息系統安全水平,完善工業信息安全管理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開展安全保障試點示范,建設安全保障中心。
七項措施:
●完善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培育國有企業融合發展機制
●加大財政支持融合發展力度
●完善支持融合發展的稅收和金融政策
●強化融合發展用地用房等服務
●健全融合發展人才培養體系
●推動融合發展國際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