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幸福產業?
幸福產業(幸福導向型產業):以滿足人由生存到發展的多元幸福訴求為導向,以健康、綠色、時尚、智慧為特征的新興產業。這類產業主要包括健康服務、智能安全監管、低碳環保、時尚創意、體閑旅游、數字娛樂、智慧化社會管理服務、心靈療傷服務、網絡教育以及智慧文化產業等。
二、發展歷程
幸福文化產業:2012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光明日報社聯合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共同舉辦幸福文化價值觀建設理論研討會。會議集中探討了在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目標下,幸福文化價值觀如何建立,幸福文化如何繁榮,幸福文化產業如何發展等問題。
幸福導向型產業:幸福導向型產業是廣東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的一大亮點,也是全國首次提出的概念。汪洋書記在廣東省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健康服務、節能環保、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等幸福導向型產業,引導轉型升級的方向。“幸福導向型產業”這個概念隨之首次亮相。
五大幸福產業: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這一重要的、高規格的國際性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以旅游業為首的五大幸福產業,這是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旅游列為“消費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后,對旅游業地位的又一次高規格定位,同時也賦予旅游產業更重要、更光榮的使命——旅游業要讓人民幸福。
三、發展現狀——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繁榮發展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旅游人次不斷增加,主題樂園、游覽景區、快速發展,帶動娛樂業、公共設施管理業加快發展。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9.3%和12.1%,較上年同期提高0.5和0.6個百分點。
隨著居民消費品質的不斷升級,文化、娛樂等行業繁榮發展。一季度,文化藝術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6%。在電影票房、電視熱度不斷攀升的帶動下,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4%,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1.6%。
體育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7%,體育組織營業收入增長2倍。
休閑健身活動營業收入增長15.4%。健康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4%。其中,綜合醫院、療養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婦幼保健院(所、站)等,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5.7%、16.2%、12.3%和28.2%。
養老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3%。與居民養老密切相關的社會工作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7%,其中,護理機構服務、老年人和殘疾人養護服務、社會看護與幫助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2%、24.8%和22.9%。
四、發展意義
1、幸福產業建設是世界和諧發展的必然趨勢
物質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嚴重地造成了地球自然資源的日益匱乏,可采能源的日益減少,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以及溫室效應愈演愈烈等等的惡果,因此,為了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必須減緩物質經濟建設的步伐,大力加強精神文化的建設,力求在較短時間內,把精神文化建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
2、幸福文化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主流文化
幸福文化作為當今中國的主流文化,并結合時代對其注入新的、符合時代需要的內涵,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又是對人民現實需要的滿足,必定能產生較強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力,必定能肩負起號召人民,凝聚人心,團結向前,促進社會和諧的光榮使命。
3、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然選擇
從人民幸福的角度來看,人民幸福的獲得更多的來源于精神文化方面。幸福文化價值觀是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主流價值觀。發展幸福產業對奪取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