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為宗旨,依托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筑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游方式。近幾年,全國興起了鄉村旅游的熱潮,進入21世紀,鄉村旅游已進入一個全面發展的時期,旅游景點差異化,功能多樣化,呈現出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態勢,由原先的傳統鄉村旅游已經轉變為現代鄉村旅游。

一、鄉村旅游市場廣闊
我國鄉村旅游起步較晚,但是已經成為旅游業新的增長點。2014年,全國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已達12億人次,占國內旅游接待總量的1/3。2015年全國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約20億人次,旅游消費總規模達1萬億元。每年三個黃金周,全國城市居民出游選擇鄉村旅游的比例約為70%,每個黃金周形成大約6000萬人次的鄉村旅游市場。鄉村旅游促進了為旅游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旅游形式,并且大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提升了鄉村風貌、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國家大力倡導發展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發展形勢,為“三農”問題的充分解決,探索出一條成功的途徑。國家各部門大力倡導支持發展鄉村旅游,加速鄉村旅游進入快車道。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發展和鄉村旅游,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振興中國傳統手工藝計劃。農業部積極推動落實11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精神,鼓勵在改善鄉村旅游重點基礎服務設施方面探索有效方式,并且提到要加強鄉村旅游的品牌建設。除此之外,國家還在金融扶持、收費優惠、水電氣保障、項目用地、資金補貼等方面給以支持,提升旅游休閑消費,發展鄉村旅游。
三、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原因

如今,鄉村旅游發展的如火如荼,是什么原因讓鄉村旅游這么火?首先,人們厭倦了人擠人的旅行,開始轉向小眾景點;其次,城市的各種壓力讓人們開始返璞歸真,向往田園生活;再次,鄉村旅游產品脫離了單一的農家樂形式,開始以豐富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最后,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下,農民們有機會選擇在家就業。
1、小眾游成為趨勢
當一次次難得“黃金周”出游變成摩肩接踵的看人海模式,傳統的熱門旅游地不再是游客的首選。如今,人們更愿意把時間花費在小眾景點上,既有特色,也不會把難得假期過成“擠人潮”之旅。小眾游的興起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客源,人們放棄熱門排行榜上的景點,選擇來到城市周邊的鄉村,享受幾天住農家院、吃農家飯、賞農家景的休閑日子。
2、生活觀念發生轉變
隨著人們出游觀念的轉變,集休閑與求知于一體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為新的時尚。當大城市的人們看慣了高樓大廈、鋼筋水泥、瓷磚玻璃等這樣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觀,農村的田間小路、小筑庭院、成片的田野成為人們向往的“理想家園”,逐漸成為人們遠離喧囂的選擇。而且城市快節奏的生活,來自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加之城市空氣環境的惡化,人們在心理和身體上健康遭受越來越多的威脅。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成了亞健康人群高度集中的地區,人們希望可以回歸鄉村,享受 “生態型”生活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推動力。
3、鄉村旅游產品多樣化
鄉村旅游市場日漸發展成熟,旅游產品不再是單一的賞花、農家樂,如今全國各地利用鄉村特有的文化,獨特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為游客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旅游產品,產品出現差異化的良好態勢。當前,人們越來越文化基底在注重鄉村旅游中重要性,將村落所具有的文化特色作為產品的靈魂,通過將傳統文化藝術化、創意化,讓游客更多的體驗具有內涵的、更加豐富的旅游項目。
4、農民守家就業
鄉村旅游以“離土不離鄉”的形式為農民提供了新的就業門路。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農民就業的渠道發生改變,農民開始有機會選擇“在家就業”,從事“農家樂”的農民人均收入大大提高,鄉村旅游融合了一二三產業,有力地帶動了農民就業,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