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日本_成人在线视屏_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成人精品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精品_日本wwwcom

 
 
規劃類政策解讀  政策解讀
規劃類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規劃成果  規劃成果
產業調研成果 產業調研成果
招商策劃成果 招商策劃成果
概念規劃成果 概念規劃成果
地產策劃成果 地產策劃成果
投融資顧問成果 投融資顧問成果
園區規劃成果 園區規劃成果
產業規劃成果 產業規劃成果
企業戰略成果 企業戰略成果
首頁 > 走進中機院 > 中機院觀點 > 中機院觀點

軌道交通“走出去”參與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探索中國模式

來源:中機院  時間:2016-11-22  點擊:3064
服務“一帶一路” 打好人才培養攻堅戰“一帶一路”作為國家的一個重大戰略,其戰略核心是互通互聯,而“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也為北京交通大學帶來了重要發展機遇。尤其是在人才培養方面,北京交通大學積極深化國際化教育模式改革,力爭打好人才培養攻堅戰。


         從 2012 年到 2016 年,從信號到單軌到車輛、牽引、制動系統,從國產化到自主化到國際化,從行業科技進步到區域協同創新,從關注創新驅動戰略到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到關注“一帶一路”戰略,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專題系列調查采訪持續 5 年時間,先后采訪行業主管部門、科技管理部門、中央企業、地方政府和企業、有關專家學者近百人,發稿近百篇近 30 萬字,至今告一段落。在此期間,在科技日報編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在有關部門和企業的積極參與下,科技日報及其科技文摘報先后圍繞“信號技術與城市軌道交通國產化”“單軌交通與城市軌道交通多制式協調發展” “創新驅動與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國產化 15 周年”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與軌道交通互聯互通” “長三角軌道交通創新發展” “軌道交通創新發展與‘一帶一路’戰略”等行業重大專題召開了六次座談會或論壇,目的是希望通過調查采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科技創新發展歷程、重大成就和經驗教訓,為正處于方興未艾的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及其裝備制造業的科學發展提供經驗和借鑒,同時為科技媒體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推進行業科技進步與區域協同創新作出探索和嘗試。敬請關注。

        今年 9 月 7 日,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思想三周年的日子。9 月 10 日,北京交通大學隆重紀念建校 120 周年。為了紀念這兩件重要的歷史事件,9 月 8 日,科技日報社、科技文摘報與北京交通大學在京聯合舉辦“軌道交通創新發展與‘一帶一路’戰略論壇” ,以軌道交通行業創新發展和國際化的成功實踐為典型案例,總結三年來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實踐經驗,探索企業走出去開展經濟科技合作的成功之路。

        在論壇上,科技日報劉亞東總編輯、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寧濱、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歐曉理、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利德等分別致辭。原鐵道部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志寰,馬來西亞陸路委員會委員長、原外交部長丹斯里·拿督斯里·賽哈密教授,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裝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李中浩,深圳地鐵集團副總經理簡煉,廣州地鐵集團副總裁劉光武等就中國軌道交通科技創新的理論與實踐作了主題演講。北京大學全球互聯互通研究室主任翟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羅雨澤、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兼投資發展部長梁兵、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佃龍、億贊普集團公司高級副總裁黃蘇支、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郜春海等圍繞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理論與實踐作了主題演講。

        我國軌道交通行業企業正在成為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開路先鋒科技日報社總編輯 劉亞東:

         以讀者為本,以科技為源,大力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輿論宣傳在 G20 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經濟之鎖的鑰匙。沒有創新就沒有今天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沒有創新就沒有城市軌道交通的車輛、信號、牽引、制動、網絡等系統技術的自主化和國產化。

        2013 年 9 月 7 日,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哈薩克斯坦,在哈薩克斯坦的大學發表了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演講時表示,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同年 10月 3 日,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印度尼西亞期間,發出了共同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此后“一帶一路”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三大戰略之一。目前,已經有 100 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我們同 30 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 20 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 “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

        今年 8 月 17 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總結經驗、堅定信心、扎實推進,聚焦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聚焦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習近平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出 8項要求。其中之一是要切實推動輿論宣傳,積極宣傳“一帶一路”建設的實實在在成果,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學術研究、理論支撐、話語體系建設。

        中國高鐵及其鐵路建設是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開路先鋒。2016 年 1 月 22 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至萬隆(雅萬)高速鐵路開工。雅萬高鐵全長 150 公里,最高設計時速 300 公里。鐵路建成后,雅加達至萬隆的行車時間將由現在的 3 個多小時縮短至 40 分鐘以內。雅萬高鐵是中國高速鐵路從技術標準、勘察設計、工程施工、裝備制造、物資供應,到運營管理、人才培訓、沿線綜合開發等全方位整體走出去的第一單項目,是中國軌道交通(高鐵)行業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成功實踐。至于城市軌道交通(地鐵)走出國門更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據介紹,中國中車的地鐵車輛、載客列車、載重機車等高端裝備已經出口遍布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正如本報記者在文章中說的那樣“中國汽笛聲聲,在古老絲路上回蕩” ,一大批創新成就是“古老絲路上的現代科技文明之光” 。我們今天在這里舉辦軌道交通創新發展與“一帶一路”戰略論壇,就是要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宣傳推動和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以軌道交通行業創新發展為例,探索實施中國企業走出去、廣泛開展科技經濟合作的成功之路。

        科技日報是承擔黨和國家科技宣傳任務的主要宣傳機構,長期以來科技日報以讀者為本,科技為源。在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已持續開展了十多年的宣傳報道和行業調查。最近幾天,科技日報就軌道交通科技創新與“一帶一路”戰略已連續刊發了多篇系列文章,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因此,關注和宣傳黨中央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我們責無旁貸。
 
北京交通大學校長 寧濱:

        服務“一帶一路” 打好人才培養攻堅戰“一帶一路”作為國家的一個重大戰略,其戰略核心是互通互聯,而“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也為北京交通大學帶來了重要發展機遇。尤其是在人才培養方面,北京交通大學積極深化國際化教育模式改革,力爭打好人才培養攻堅戰。

        2014 年,北京交通大學和俄羅斯交通大學共建了中俄交通學院,面向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家,培養高鐵方面的人才,這是中國軌道交通第一個“走出去”的境外辦學機構。2015 年,北京交通大學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聯合舉辦了培訓班。在國際合作辦學方面,北京交通大學已開辦了 4 個國際化試點班,為“一帶一路”的發展實施儲備了人才。

        此外,學校設立的漢能新能源國際學院入選了“高校國際化示范學院推進計劃” ,積極引入國際化辦學理念和辦學資源, 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目前, 北交大的留學生規模已達到 2000人,這其中超過一半以上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北京交通大學還充分發揮學科和人才優勢打造智庫,為各級政府、社會機構、企事業單位提供智力支撐和發展指導。我們成立了絲綢之路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的絲綢之路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團隊;與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合作成立“全球供應鏈和物流研究所” ,旨在匯聚全球的一流專家,瞄準國際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的研究前沿,為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通共榮、互惠共贏發揮積極而應有的作用。

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 歐曉理:

以“釘釘子”精神切實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習近平主席在 2013 年第一次提出要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時候,對于如何共建提出了“五通”的概念,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我們在研究制定戰略規劃時,把這“五通”具體化了,提出了沿線各個國家要加強八大領域的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貿易合作、拓寬投資合作、深化資源開發合作、深化金融領域合作、加強生態環保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加強海上合作。

        在這三年里,我們制定了“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同時發布了“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目前已有 100 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參與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意愿,我們也已與 30 多個國家簽署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政府性備忘錄或協議,與 20 多個國家開展了合作。

        下一步將圍繞著重大方向、重點領域、重要國別和重大項目,以“釘釘子”的精神來扎實地開展工作,切實推進規劃的實施,爭取取得更大的成效。在剛剛閉幕的 G20 峰會上,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提出了一個倡議,即發起成立全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聯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了鐵路、公路、水路、管路,其中鐵路的互聯互通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經過這么多年的探索,中國軌道交通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高鐵已經成為中國一張亮麗的名片。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軌道交通特別是高鐵,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施展空間和更大的舞臺。隨著中國高鐵更多的走出國門,不僅可以大大地縮小世界上各國之間的物理距離,也縮小了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距離,因而承擔了重要的歷史使命。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續保持中國軌道交通行業國際領先地位原鐵道部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傅志寰:

中國高鐵的創新之根在中國

        2015 年,我國高鐵已超過 19000 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長度的 60%。高鐵對經濟社會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為“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高速列車穿行神舟大地,成為客運快速增長的強勁動力,同時高鐵也顯著提升了鐵路的裝備水平,提供了快速、舒適、準時、規范的服務。目前每天運行的高鐵動車有 4200 列,至今累計運行超過了 38 億公里,運載旅客超過50 億人次。高鐵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

        有人提出來,高鐵的成就究竟從哪里而來?有人說,高鐵的成就在于引進,是引進才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認為,高鐵工程與引進的關系不大,其主要技術來源是我國的長期創新實踐。因為最近三十年來,包括高鐵在內的我國新建鐵路,沒有也不可能有現成的國外經驗可以借鑒,橋梁、隧道、鐵路之所以能領先世界是自主創新的成果,是依靠中國自己力量建成的。有一家著名的外國公司說過這樣的話,絕不出讓核心技術。對于關鍵技術只要我們稍稍接近最后一層窗戶紙,老外就會在上面蓋上鐵板。實際上,我們真正突破并掌握核心技術是在最近五六年間。現在我們不但擺脫了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還實現了產品的自主開發,比如制動系統、網絡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一個個得到了攻克,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技術在動車組的應用表明,各項關鍵技術指標是十分優越的,控制系統的軟件可以自主編制,意味著我們已經打破了外國公司的壟斷,重新構建了國產動車組的平臺。這不但將為我們的高鐵提供更放心、更經濟的產品,也將是中國高鐵走向世界的王牌和核心競爭力。

        引進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一個企業具有較深的內功,這叫做借力發力;相反一個企業如果缺乏自身的定力,按照別人的腳本亦步亦趨地跟在后面,拄著拐棍是走不快的。以汽車為例,在合資企業中產品的任何改動都需要得到國外公司的許可,如此一來,中國汽車創造力就受到了嚴重擠壓。然而,我們的鐵路是在消化引進技術的同時,不斷地開發自己的產品,引進只是促進了我國設計手段的提升,給自主研制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中國動車組是靠我們自己的智慧打造的現代技術平臺。

        由此看來,說高鐵成就來自于引進、引進才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說法,我認為是不恰當的,站不住腳的。假如是那樣的話,一旦是巨人撤了,我們就會又掉在地上,變成一個矮子了。然而我們目前已經不是一個矮子,而是一個巨人了。中國高鐵技術創新的根不在國外,而在中國。在引進之前,我們已經有了自己完整的體系與經驗,尤其是培養了一批人才。我們鐵路機車制造這棵大樹已經長大,且根是牢牢扎在中國的土地上。如今,我國能夠靠自己的骨頭長肉,具備自我造血的創新能力。

        那么,創新能力是從何而來?我覺得創新能力是長期積淀的結果,沒有積淀的創新能力就是無源之水。事實上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我國開發的機車總計生產數萬臺,產量之大,品種之多,可以說位于世界前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這是培育創新的土壤,沒有積淀就沒有突破。

        創新的根基是人才,創新能力是買不到的,創新能力的載體是人,沒有人才談何創新。幾十年來,我們在新產品開發中經歷了難以數計的失敗,使我們自身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多年實踐告訴我們,不經過挫折和失敗,很難培養和造就出專家隊伍,專家是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機車工業立足于世界的關鍵所在。他們大多參與了國產動車組和機車的研發,以及后來的技術引進。如今,這些人才已成為軌道交通各種新產品研發的領軍人物。

原鐵道部科技司副司長、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裝備委副主任 李中浩:

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實現軌道交通智能化


        今天中國高鐵之所以站到世界軌道交通的前列,分了幾個發展階段,1978 年到 2003 年是自力更生階段,2003 年到 2008 年是引進消化吸收為主,在 2008 年以后到 2011 年,是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再創新,以 380A 和 380B 為代表。在 2011 年以后我們是自主創新為主的。以中國動車組為代表,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到今天為止,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擁有自己的技術并且站在了世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的前列。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通過十幾年的發展,是以國產化率作為一個主要的杠桿和抓手。在牽引控制系統、在制動系統、信號系統方面,到目前為止,我們也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并不落后于任何一個國家。

        我們在軌道交通領域,處在世界的先進行列。但是我們目前還缺乏原始創新的能力,我們的原始創新的系統性、基礎性不夠、不充分。我們的原始創新的動力從何而來,如何構建原始的創新動力,要注意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的平衡。

        從技術發展方向來看,軌道交通作為一種傳統的革命性的交通工具來看,離不開兩個主題,一個是綠色,一個是智能。從綠色的角度來講,最好的解釋定義是節能,我們有沒有可能在地鐵里面運用各種手段,比如說優化操作,比如說全自動駕駛,在這樣的領域里頭綜合起來提出一個目標,使我們的地鐵線路節能 15%到 20%,這個目標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始終站在綠色能源的角度,宏觀地思考這些問題,使得我們繼續站在領先的地位。我們國家的衛星技術,高鐵技術,通信技術都是領先地位,經過調研,可以覆蓋全國所有的地域,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技術,使得我們的列車更加智能化,那我相信我們是可以繼續保持軌道交通的領先地位的。
 
以用戶需求牽引行業技術創新,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進國際骨干通道的建設廣州地鐵集團副總裁 劉光武:

城軌創新,共圓國夢


        廣州地鐵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地鐵,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里,是產業全覆蓋的,從設計、勘察,工程研發到咨詢培訓,并且正在承擔建設國家的工程實驗室。廣州地鐵通過研究開發,推廣應用一系列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業,在廣州和全國得到很好的發展。廣州地鐵開發的許多產品的依托企業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標桿企業。

        圍繞“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他認為,在城市軌道交通里,我們事實上起到了基礎設施的保障作用。現在廣州地鐵,已經建成開通了 260 公里,2018 年我們要達到 500 公里。全國已經有44 個城市在建地鐵,設計的投資有 1.6 萬億。我們科技成果也好,科研也好,都是單件,單臺套,但是對于整個城市軌道交通,我們廣州地鐵提出了基于多領域的一體化的協同技術,這一項目他們正在展開研究。講到“一帶一路” ,G20 峰會《杭州共識》提出的核心詞是“創新、活力、聯動、包容” ,我們正在以體制機制為基礎,以大數據、云計算為工具,以建設國家工程實驗室為載體,打造“智慧城軌”——這是一個創新網絡,而且是一個開放性的創新平臺。

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簡煉:

創新帶路 互惠共贏


        “一帶一路”是新時期國家的“走出去”戰略,完全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因此,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要樹立創新引領、互惠共贏的理念,要擁有將中國創新的好東西拿出去與各國合作分享的思想境界。創新跟技術發明的不同之處在于價值創新。我建議國家組建聯合艦隊式的平臺公司或機構作為經營“一帶一路”的主體,用田忌賽馬的方式選擇創新家主導創新發展。

        這里有一個詞叫“創新家” ,創新家不是企業家的概念。全球最大的創新家是誰?我認為應該是某些大國領袖或政治家。1983 年,里根總統決策“星球大戰計劃” ,這是最大的原始創新項目。到今天為止,項目已經花了 1 萬億美金還在繼續做。這個創新項目給人類帶來了什么呢?帶來了信息化革命,帶來了互聯網、GPS 全球定位系統。這說明提出項目本身就是,有新項目才能創新,而不是先有原始積累再去創新。這就是以創新家為主導的創新項目。所以,我認為創新家應該是“思想家+用戶代表+管理者” 。

        今天的中國已進入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期,智力和財力已具備實現中國夢的實力,我們要以“一帶一路”的投資和項目為載體,以創新發展為方向,以為世界人民造福為己任,抓住歷史機遇為沿線國家增添新福祉,帶動國內在創新創業方面實現突破,輸出中國的創新優勢,包括發展新城鎮綜合能力、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應用技術、交通運輸服務等。

        “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需要國家統籌,發揮綜合實力,集中優勢、重點突破,不能散兵游勇。因此,我建議組建國家統籌的保障機制,從國內的外交、發改、經貿、銀行、海關、工業等部門組成保障機構,作為經營主體,從國家實力層面給予支撐,用國家之間相互調劑的易貨貿易解決發展資金的問題。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郜春海:

用戶需求推動軌道交通創新發展


        一直以來,軌道交通技術和產品的發展是由用戶需求作為推動和牽引。比如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從基于軌道電路的固定閉塞系統,到基于通信的移動閉塞系統(CBTC) ,及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FAO) 。用戶的需求推動城市軌道交通由單線建設和單線運營,向網絡化建設和網絡化運營發展,從而不斷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產品。因此,企業要滿足用戶及業主要求,以需求為指導和牽引,以高端產品和先進技術做支撐,帶動全產業鏈走出去。“十三五”期間,全球預計有 25 個國家和地區的 77 個城市 281 條線路約 7057 公里(主要是地鐵,含部分快軌)城軌交通在建。其中中國大陸 40 個城市 210 條線路共 5444 公里在建。境外 24 個國家和地區 37 個城市 71 條線路共 1613 公里在建。根據 UIPT(公共交通國際聯會)預測,到 2020 年,全球 75%的新線將采用全自動運行(FAO)技術,40%的既有線改造時將采用FAO 技術。

        軌道交通建設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優先領域,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推進國際骨干通道的建設。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接軌國際標準,要充分研究國際先進標準體系,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國內標準化體系,實現在不同市場的兼容性,以滿足國際標準且符合國際市場規律的價格保證中國企業順利“走出去” 。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軌道交通需要探索中國模式,帶動中國企業“全產業鏈”走出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羅雨澤:

軌道交通“走出去”參與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探索中國模式

        軌道交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們主導建立的金融機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的第一個項目,都是在基礎設施領域,而軌道交通更是占了半壁江山。據有關數據報道, “一帶一路”與高鐵、軌道交通相關的大概是 6.23 萬公里里程數,占全球高鐵建設里程數的四分之一,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建設,占中國整個海外和高鐵建設里程的超過四分之三,所以“一帶一路”的軌道交通也是我們高鐵走出去的重中之重。

        軌道交通為什么重要,第一個是快速、大容量、準時。第二點是產業關聯度非常強。第三是符合城鎮化的一個主題趨勢,它的需求不斷地在提升。第四是我們的性價比比較高,有競爭優勢。我們知道世界上絕大多數高鐵,都是虧損的。但是我覺得中國具備高鐵盈利的條件,目前已有這樣的先例,香港的地鐵是盈利的,有很強的啟發意義,通過一定方式內部化。我們的工業系統,包括產業經濟開發區,具有開發的能力,在產業能力,建設能力方面,我們是非常突出的。另外一個方面, “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處于工業化的早期階段,所謂整體化的開發模式是適用的。不光包括建設還包括經濟區的建設,包括社區的規劃,商業的開發,一系列的,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把一些外部的收益內部化,可以使企業盈利。

中國土木工程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趙佃龍: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中國鐵路“全產業鏈”走出去


        對于從事海外經營的企業來說,當下創新的概念,從戰術層面就是運作模式的創新。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基礎設施項目的運作模式出現了巨大轉變。以 PPP 模式為代表的集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為一體的項目運作模式逐漸成為國際主流。對鐵路、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有巨大需求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希望企業能提供一攬子的全產業鏈集成服務,這將是企業運作海外項目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站在 PPP 模式的創新角度上,更加注重項目前端策劃,為缺乏技術的市場做好路網規劃;更加注重后端服務,主導長期運營和維護等工作。也就是說,從單純的承包商轉變為投資商、運營商、服務商。我們運作的埃塞-吉布提鐵路項目,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前期注重項目線路的規劃、融資策劃等工作,打破過去只做承包商的觀念。后期獲得項目的運營權,占 10%股份,帶動中國鐵路“全產業鏈”走出去。這是中國企業在海外第一次采用包括運營維護在內的全套“中國標準和技術體系”修建的跨國電氣化鐵路項目,是新時期的“坦贊鐵路” 。

        我們在創新模式的轉變過程中,也與各方協作聯動,形成合力。企業在前方搞好經營,拿到項目,國內后方有堅實的校企合作,實現產學研聯動。中國鐵建與北京交大創辦了“3+1”海外項目經理試點培訓班,已有 21 名畢業生完成學業,奔赴海外一線,開始工作。通過企業牽線搭橋,北京交大先后與阿爾及利亞、肯尼亞、剛果布、沙特等國高等學府共商軌道交通聯合辦學和專業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兩校一企”三方合作實現共贏。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海外的這個舞臺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設立“五通指數” ,鋪設“絲路驛站” ,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北京大學全球互聯互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翟崑:

設立“五通指數” ,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我們都知道,所謂“五通”是指政策、基礎設施、貿易、金融和民心的相通。所謂“五通指數”就是圍繞這五個內容建立的指標體系。以設施聯通為例,其二級指標是指交通設施、通信設施、能源設施三個指標,其二級指標中交通設施又包含物流績效指數、是否與中國直航、與中國鐵路聯通、與中國海路聯通四個指標。等等。就內涵而言, “設施”包含交通、電力、能源、電信等硬件, “聯”是指歸屬于不同權益所有者的“硬件”實現相互對接的狀態, “通”是指有關“硬件”使用機制和規則的統一或無障礙對接。

        根據這個“五通指數”指標體系,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我國聯通順暢的國家主要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土耳其 7 國;此一等級即聯通良好的國家包括越南、蒙古、卡塔爾、巴基斯坦、印度等 39 國。為進一步提高“五通指數” ,推進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我國有關部門和機構應該積極向
有關國家展示當前狀況,大力推動多方面和多層級溝通機制的建立和相互了解與相互信任;牽頭開展總體規劃研究,確定骨干通道的布局及主要分支線路;牽頭協調開展項目路線設定、技術標準與規范的選擇等問題;與相關國家共同探索項目建設和項目運營的機制問題。與此同時,建議有關國家先期重點圍繞“聯而不通、通而不暢”問題展開調研,根據中方倡議的內容,組織專門力量對本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及項目進行梳理,以期與中方“一帶一路”戰略相銜接。

中國中車副總經濟師兼投資部部長 梁兵:

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實現連接世界夢想


        2015 年 9 月 28 日,中車集團正式成立。中國中車的組建,是世界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里程碑事件,也是我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標志性成果,對于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打造世界一流跨國集團、增強我國高端裝備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和示范性作用。

        中國中車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現有 51 家全資和控股子公司, 2015 年實現營業收入 2437 億元,總資產 3281 億元,位列財富世界 500 強第 266 位。中國中車積極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出口產品實現從中低端到高端的升級,出口市場從亞非拉到歐美的飛躍,實現從產品走出去到產能走進去的拓展。產品現已出口全球六大洲上百個國家和地區。2015 年國際市場簽約額 58 億美元,實現營業收入 266 億元人民幣,分別是 2010 年的3 倍、3.88 倍。截至 2015 年底,境外企業和機構總計 58 家,分布六大洲 21 個國家和地區。加快全球資源布局,建成馬來西亞、土耳其制造基地,開工建設美國城軌、南非機車制造基地;在美、德、英、捷克、瑞士等國組建了聯合研發中心。

        行是人類基本的生存需求,軌道交通是現代社會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作為全球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未來國際化發展中國中車要加快實現由國內市場向全球市場、由走出去向走進去、由本國企業向跨國企業的三大轉變。 “一帶一路”戰略是一個平等、開放、包容的大舞臺,中國中車愿攜手各方,打造中國制造金牌名片。

億贊普集團公司高級副總裁 黃蘇支:

全球鋪設“絲路驛站” ,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億贊普公司旗下有三大板塊:金融板塊、全球港口聯盟、絲路驛站。我們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鋪設的“絲路驛站” ,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通關、通匯、通信息。以上三通都在園區中實現。

        “通關” ,是指在企業的商船進港之前,提前給你完成通關和報關的手續。通關平臺的價值非常大,以前的中國貨船,在海外通關至少要 3 到 15 個工作日,這樣導致企業的成本增加,貨款回來的速度慢。通過這樣的連接平臺,實現當天清算和通關。它的關鍵是億贊普連接了全球 23個國家港口的海關報關平臺,通過格式的轉換,可以達到一站式報關。

        近幾年來,從傳統的大宗的貿易結算來說,基本上全球的貿易都是以美元作為基本的結算貨幣。對于中國,尤其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我們投資和貿易,其實有一個最關鍵的核心,就是我投資完了以后,我的收益怎么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換算成人民幣,讓資金以最低的風險回到中國境內。這就是她說的“通匯” 。

        在信息互通上,該公司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專門成立了“中國‘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 ,主要有兩個職能:第一個就是運營國家“一帶一路”的官網,該網作為一個信息交互的平臺,向所有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呈現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上的進展,以及我們的發展規劃;第二個職能是幫助“一帶一路”沿線的這些國家,推動他們的信息化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基于以上三通,最后形成了所謂的“絲路驛站” 。
歡迎中國的創新技術和投資基金。

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將惠及沿線國家和人民馬來西亞陸路委員會委員長、原外交部長 丹斯里·拿督斯里·賽哈密:

創新的核心在于技術提升和改進


        軌道交通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從原來每小時 100 公里,到現在時速可以和飛機媲美;從原來的蒸汽機車,到現在的動車組,這些移動的動力平臺能夠搭載高鐵列車,一方面幫助乘客從一點到達另外一點,實現高速的客運和貨運,同時也給經濟、政治以及其他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中機院專家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是同步的,然而,在我看來是有差別的。我覺得技術是物理體系的一個部分,技術進步是對物理系統部件的提升,但是創新的核心在于技術提升和改進,包括如何創新地使用技術,讓它能夠使整個體制和體系受益。以列車為例,5 年前,馬來西亞與中國的貿易總額是 742 億美元,而在 2015 年就提升到了975 億美元,5 年之內實現了 33%的增長,這其中 95%都是經過航運來運輸的。如果我們能夠采用更加高效的鐵路運輸,將節約 2.6 億美元的資金。這是非常巨大的利益,因此,我們希望中國能給我們帶來創新性的技術,與我們一起推動“一帶一路”的項目在南亞地區的推進。同時,投資基礎設施的建設,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成本很高。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融資,技術創新是我們需要的,但也需要銀行業穩定性的支持。因此,我們更希望建立“一帶一路”基金,特別亞洲基礎設施銀行的建設,有力改善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環境。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 馬蘇德·哈利德:

積極推進中巴經濟走廊戰略 共同建造中巴利益共同體


        巴基斯坦與中國是戰略合作伙伴,這一關系是基于兩國互信以及長久的友誼。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合作項目的實施,兩國關系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中巴經濟走廊戰略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的一個旗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建成后,將會掀開中巴兩國繁榮經濟、增進友誼的新篇章。中巴經濟走廊不僅對兩國是互利共贏的,還能惠及整個區域,提升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包括提升在公路、陸路、鐵路、航線等方面與中國的聯系。同時,中巴經濟走廊也將惠及中巴兩國,以及在中亞、南亞數以十億人民。目前在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國公民有 13000 人,中巴兩國的貿易額已經高達 190 億美元,巴基斯坦政府非常重視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鐵路是中巴合作的亮點。目前巴基斯坦在建鐵路網的三分之二具有商業價值,并有很多戰略性的管線。跟公路相比,巴基斯坦鐵路的運營網絡亟待更新改造,急需提升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希望中國在巴企業能夠扮演好協助巴基斯坦鐵路建設的歷史性角色,為巴基斯坦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更高質量的運輸服務做出貢獻。

        為此,我們要引進計算機數字化的信號系統,對鐵路管網進行升級改造。同時,要重組整個巴基斯坦的鐵路運營機構,組建獨立、專業的鐵路管理委員會。另外,要在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之間建立一個快速的、大規模的交通系統,有很多中國的公司也積極參與到我們城市交通系統的建設之中。我們認為,軌道交通將會成為中巴經濟走廊貿易和貨物運輸的主要通道。我相信,北京交通大學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技術平臺,并且可以成為重要合作伙伴,幫助我們挖掘潛力,實現兩國未來繁榮的夢想,并且共同建造中巴利益共同體。
上一篇:數字旅游產業發展研究熱潮
下一篇:“互聯網+智慧醫療”成新型健康服務模式
規劃首頁 | 業務領域 | 規劃收費標準 | 資源優勢及資質 | 咨詢業績 | 官網地圖
Copyright 2000-2020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 版權所有 北元律師事務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漢威國際廣場4區3號樓5層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666-8495
傳真:010-51667252-666
備案號:京ICP備08008382號-3
掃一掃關注
中機院
園區規劃
產業規劃
中機院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在线视频资源站 |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调教 | 精品久久久爽爽久久久AV | 美女久久一区 |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 | 亚洲免费视频网 | 青娱在线视频 |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介绍 | 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怎么 | 国产成年网站v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视频 | 四虎影音| 日韩在线激情 | 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 久久机热综合久久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 | 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洲 |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成人免费第三区 | 狠狠一区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99精品 | 欧美黑人玩白人巨大极品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欧美色哟哟 | 5c5c5c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 曰批全过程40分钟免费视频多人 | 日本国产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国产精品 | 欧美 亚洲 另类 热图 | 一区二区高清 | 久久久久久免费免费 | 国产伦理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