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3個50% ”現象,即115天的節假日消費占全年銷售額的50% ,周末消費占每周銷售額的50% ,每晚18點以后的消費占全天的50%。說明休閑消費已凸顯類型分化趨勢,而且已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農業大國,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休閑農業越來越成為現代旅游休閑的新寵。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產業、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一、休閑農業概述
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交叉型產業。它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上和游客參加農事活動等融為一體,供游客領略在其他風景名勝地欣賞不到的大自然濃厚意趣和現代化的新型農業藝術的一種農業旅游活動。 就其特征而言,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以休閑為目的,以服務為手段,以城市游客為目標,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第一產業和第二、三產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
我國的休閑農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形成了觀光農園、市民農園、農業公園、教育農園、休閑農場、森林旅游、農村留學、民宿農莊、民宿旅游等九種形式,已建成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203個,基本呈現出類型多元化、功能系列化的特征。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整體規劃缺乏、建設重復、特色不足等問題開始凸顯。
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具備得天獨厚的政策基礎、產業基礎和市場基礎。首先,連續十三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三農問題,近年來更是明確了休閑農業的發展重點。各地方各部門積極響應號召紛紛重視休閑農業的開發建設。一系列上述相關政策的出臺和重大舉措的推行,為休閑農業的發展開創了極為有利的政策環境和基礎;其次,無可比擬的比較優勢、雙重價值的產品組合和異彩紛呈的發展模式為休閑農業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產業基礎;再次,消費觀念、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的不斷升級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基礎。
二、休閑農業發展的現實意義
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面臨著良好的機遇,并且對于解決我國社會的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以及推進社區養老等問題大有裨益。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
休閑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會性和創造性。休閑農業是高品位、高層次的綠色生態產業;是按照居民的豐富需求培育和構建的融生態、生產、生活、文化、教育、科學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體系,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大農業”的人文景觀資源和自然生態資源。因此,對休閑農業的發展除了滿足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之外,必將推動我國生態資源、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同時還將推動各種服務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促進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推進環境保護進程。
推動社區養老等社會問題解決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正經歷著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齡化過程。但我國目前的養老現狀卻令人堪憂。舊有的居家養老靠不住,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新型模式正在探索中。“社區養老”需要社會參與、政府扶持、市場運作,要把老人的醫療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娛樂等內容融合起來,在我國尚是“雛形”。以現實狀況來看,我國目前絕大部分小區物業功能狹隘,文化娛樂醫療設施資源有限,且短時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社區養老無疑遙不可及。而民辦養老機構,要么價格過高,絕大多數人不能承受,要么服務質量差、場所設施簡陋,不能滿足服務需求。
如果能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對其上下游產業鏈和鏈上企業與產業進行整合,尤其是下游產業鏈向“社區養老”延伸,也就是在休閑農業場所中融入養老服務機構,那么不僅僅發展了休閑農業,更為重要的是解決了我國社會目前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要面臨的一個重要社會問題。
三、休閑農業發展的思路建議
在分析休閑農業現有產業鏈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整合、優化、延伸、發展研究,使之形成多產業、多企業協同運作的立體產業鏈網絡,進而來解決我們面臨的諸多社會問題。未來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去研究與發展休閑農業:
1、接通休閑農業產業鏈
產業鏈包含價值鏈、供需鏈、產品鏈、技術鏈和空間鏈五個子鏈條,其中價值鏈是所有鏈條連接的基礎。因此,在后續的開發過程中首先要對休閑農業的所有經營參與者和相關行業進行內外部價值鏈分析和上下游關系分析,進而將斷續的休閑農業相關產業部門(斷環或孤環)借助休閑農業的合作形式串聯起來。要對所有休閑農業的經營參與者(種植戶、養殖戶、儲運公司、加工企業、銷售企業、服務企業等)和相關行業(農、林、漁、副、牧、交通、旅游、餐飲、住宿等)進行內外部價值鏈分析和上下游關系分析,從而弄清楚這些業態、企業的休閑農業產業關聯程度、資源流向關系,明確他們各自在產業鏈上的角色和地位,進而才能將一定地域空間范圍內的斷續的休閑農業相關產業部門(斷環或孤環)借助休閑農業的合作形式串聯起來。實現上游環節向下游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游環節向上游環節反饋信息。也就是要在理順休閑農業價值鏈的基礎上,接通休閑農業的供需鏈、產品鏈、技術鏈和空間鏈。
2、延伸休閑農業產業鏈
這包括兩點內容:第一,產業鏈向上游延伸,要拓寬休閑農業的基礎產業環節并豐富其技術研發環節;第二,向下游拓展,要盡可能地豐富產品形式、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拓展各類市場,尤其是旅游市場。進而在大經濟地帶或流域經濟區上構建出完整的休閑農業產業鏈。
3、整合優化休閑農業產業鏈
后期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在前兩步的基礎上繼續整合休閑農業的價值鏈、供需鏈、產品鏈、技術鏈、空間鏈,并優化形成休閑農業立體產業鏈模式。進而能幫助休閑農業的參與者找到在休閑農業產業鏈中的自身經濟活動的“優區位”,并在“循優推移”過程中找到某一地區在休閑農業產業鏈上的“優區位”,從方法上實現幫助某一經濟區域尋找到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自身特色。最終從大經濟地帶上實現休閑農業統籌規劃,進而在地區發展上形成特色經營和協調發展,從功能上實現幫助解決居民休閑、養老、宜居、環境保護等問題。
4、給予政策扶持
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政府的扶持,在其后續的整合優化與協調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的引導十分重要。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對納入休閑農業立體產業鏈的企業進行跟蹤評判和監督監察,從規劃建設、引導扶持、協調發展、立項資助等角度提出基于立體產業鏈的休閑農業發展扶持政策建議。
與此同時,要想保障休閑農業立體產業鏈網絡得以建立和有效運行,還需要從行業標準、組織內律、外部監管三個維度來逐步構建休閑農業立體產業鏈約束機制,從而保證整個產業鏈有效協同、共同發展。這有賴于諸多從業者和相關管理部門以及行業協會的通力合作。
四、結語
從總體上看,休閑農業項目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基于綜合開發的原則,強化三大融合創新:
其一,是“一、二、三”三種產業的融合創新——就是將種植業、加工業與服務業融合起來,形成體驗經濟,實現多元化收益。
其二,是“農、旅、文”三種業態的融合創新——就是以農業為基礎,以旅游為手段,以文化為靈魂,打造全新的綜合業態——“農旅文綜合體”。
其三,是“鄉土意境與時尚度假”的融合創新——以鄉土意境再造鄉愁,以時尚度假滿足市場,通過新鄉土度假產品的打造實現休閑農業的升級。
在休閑農業的后期發展中,需要通過對現有的、分散的相關產業和企業進行調整、組合和一體化,讓休閑農業產業鏈上的所有相關環節產生協同作用,提高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效能,最終必然能提升所有鏈上企業的競爭優勢,并形成休閑農業的新的立體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