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
1、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

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建設一批“雙創”示范基地,培育創業創新服務業,規范發展天使、創業、產業等投資。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2、努力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
提升消費品品質。加快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國資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旅游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實施脫貧攻堅工程
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其中易地搬遷脫貧200萬人以上,繼續推進貧困農戶危房改造。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長43.4%。在貧困縣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支持就業創業。解決好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增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發展能力。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和民生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深入開展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扶貧辦牽頭,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國資委、統計局、旅游局、能源局、全國婦聯、中國殘聯、全國工商聯、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統籌國內區域開發開放與國際經濟合作,共同打造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推動互聯互通、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推進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帶一路”成為和平友誼紐帶、共同繁榮之路。(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牽頭,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文化部、國資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促進外貿創新發展

優化貿易結構。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增加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加快發展文化對外貿易。進一步整合優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促進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商務部牽頭,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文化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質檢總局、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推進文化改革發展

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用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業。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培育健康網絡文化。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繁榮文化市場,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推進數字廣播電視戶戶通。做好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文化部牽頭,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中科院、社科院、新聞辦、網信辦、文物局、檔案局、中國科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農業
1、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繼續以市場化方式籌集專項建設基金,推動地方融資平臺轉型改制進行市場化融資,探索基礎設施等資產證券化,擴大債券融資規模。(發展改革委牽頭,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人民銀行、證監會、能源局、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公安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鉤政策。(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牽頭,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擴大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范圍。發展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容納更多的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發展改革委牽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優化區域發展格局

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加快長江經濟帶發展。制定實施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實施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出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新十年規劃,支持東部地區在體制創新、陸海統籌等方面率先突破。促進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升級。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發展改革委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商務部、扶貧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合理收益。多措并舉消化糧食庫存,大力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畜牧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制定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方案,退耕還林還草1500萬畝以上。
積極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政策,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鼓勵農戶依法自愿有償流轉承包地,開展土地股份合作、聯合或土地托管。深化農村集體產權、農墾、集體林權、國有林場、農田水利、供銷社等改革。
三、健康
1、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

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破除政策障礙,優化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支持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壯大網絡信息、智能家居、個性時尚等新興消費。(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牽頭,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工商總局、體育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增設免稅店。(財政部牽頭,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旅游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游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范旅游市場秩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旅游局牽頭,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養老
1、織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

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落實臨時救助、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制度,合理確定救助供養標準,完善工作機制。城鄉低保人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5%和8%。加快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