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能源與環境問題,隨著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持續走高,石油的短缺,使節能要求上升到了事關國家安全的高度,巨大的能源消耗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危害,近年來全國范圍的霧霾天氣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能源和環境正成為影響汽車產業的兩大決定因素。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都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制高點來考慮。我國傳統汽車領域和國外相比還比較落后,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們和發達國家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我們有機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在一個平衡的層面上創新。

技術層面: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取得重要突破,自主開發的產品開始進入市場,產業發展具備了較好的基礎,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在純電動汽車領域,我國在動力系統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鋰電池方面,我國僅次于日韓,產業規模龐大、產業鏈基礎較好、具備大規模發展汽車用動力電池的條件。在車用驅動電機方面,我國電機產業規模位居全球首位,產品種類多、涉及范圍廣,在電機生產方面有較強的基礎,電動汽車整車已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在整車技術層面,我國已經掌握了擁有自主產權、具有公共交通和私人汽車市場特色的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油電池、動力系統技術平臺和掌握了整車集成技術。雖然產業基礎已經形成,但配套產業發展緩慢,部分核心技術仍未突破,依然依賴于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同時技術成本偏高,也導致產品購置和使用成本不能滿足大眾要求。
市場層面:在市場需求方面,中國政府出臺了多達26項相關政策,尤其是在“財政補貼”和“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出臺,促使我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開始啟動,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初步發展,部分城市已經形成了網絡雛形。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有望超過500萬輛。在政策引導下市場有了很大的拓展,但距離走入千家萬戶還存在電池行程里程短、客戶體驗有待提升、配套充電設施不健全等幾大瓶頸的制約。
政策層面:政府制定的政策可以分為指向供給端、需求端、環境三個方向。其中供給端的科技投入、金融支持、稅收等政策主要推動技術研發和產品生產,需求端的財政補貼、政府采購、宣傳教育、平臺建設來拓寬消費市場,環境方面的準入規則、規范條例、公共服務等政策來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良好的支撐。產業政策日趨完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致力于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的供給端推動政策不足,環境支撐端政策側重點有待調整。
結論:在技術上產業鏈各環節應建立產-學-研-用聯盟,特別注重高性能電池、電控等核心技術的掌握。在市場需求上應采取“短期以公共交通為主,長期發展私人交通”的策略,以政府采購、設定強制性比例拓寬市場容量,依靠市場細分、商業模式創新刺激消費。在政策層面應加大核心技術方面的科技投入,同時要結合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階段對政策的側重點進行調整并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