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 據報載,自 2015 年全區特色小城鎮示范點開工建設以來,全區累計投入資金 31.62 億元,其中林 芝市魯朗鎮投資達 22.23 億元。這些小城鎮作為統籌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橋頭堡”,是一 種低成本的城鎮化,有利于實現人口、資源和生態的協調發展,可以推動全區發展現代產業,帶 動轉移人口市民化和推進脫貧攻堅。
小城鎮處在“城尾村首”的關鍵節點,一頭連著農村、一頭連著城市,是連接城市與鄉村的 重要紐帶,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因地制宜是特色小城鎮的靈魂,因 此,中機院認為,特色小城鎮建設應走差異化發展之路,防止一哄而上,避免“千鎮一面”和低水 平重復。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遍地開花的特色城鎮建設中,存在例如為了“特色”而“特色”、 缺乏必要的規劃等問題。特色,應該是一個地方“長”出來的,而不是某一個人或政府賦予的、 疊加的。因此,在實踐中,我們要以特興城。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 念,結合自身特征,找準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形成 “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功能。要定位明確,不能遍地開花,要把核心內容放在小鎮的特 色質量和人文氣質上,體現差異化,通過充分發揮小城鎮的特色和長處,促進小城鎮做精、做專、 做強。要統籌城市和小城鎮規劃布局,突出小城鎮民族風情、自然風光和產業特色,為小城鎮建 設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有了特色,還要有靈魂。文化是小城鎮的生命和靈魂,是小城鎮發展的重要內核、實力和形 象;小城鎮則是地域獨特文化的凝結和深厚積淀,是文化的容器、載體和舞臺。因此,我們必須 正確處理特色小城鎮建設與文化保護傳承的關系。特色文化是小城鎮發展的靈魂和精髓,首先, 必須明確定位小城鎮的文化形象基調,把小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產業生產、社會活動與休閑、 文化、非遺傳承、自然環境保護融為一體。必須要深入挖掘歷史文化遺產資源,認真梳理文化變 遷脈絡,建設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象符號。
另外,特色小城鎮建設要堅持“綠色優先”。西藏自治區在特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堅持慎砍樹、 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的原則,把生態文明的理念融入特色小城鎮建設全過程,努力創建山水 相依、綠色低碳、自然和諧的宜居小城鎮,并取得初步成效,具有重要的現實借鑒意義。
特色小城鎮的培育工作不可一蹴而就,要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政府重在 搭建平臺、提供服務,防止大包大攬,以產業發展為重點,依據產業發展確定建設規模,防止盲 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