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茶產業發展迅猛,競爭日趨激烈。只要氣候適宜,地方政府幾乎都將茶產業作為重點產業,加以扶持發展。為了幫助政府和企業進一步了解茶產業,中機院產業規劃所研究員對茶產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以下分析。
一、世界茶產業發展分析
世界茶產業概述: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和印度尼西亞五大產茶國的茶葉產量約占世界茶葉總產量的80%;目前國際市場以紅茶消費為主。
世界范圍來看,茶樹主要分布在南緯33度以北和北緯49度以南的地區,而在北緯6度-22度之間分布最集中。而世界紅茶主要產區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和印度尼西亞五個國家。
目前國際市場以紅茶消費為主,2013年世界茶葉總產量450多萬噸中,紅茶約占290萬噸,紅茶產量約占世界茶葉總產量的65%。
二、我國茶產業發展分析
中國茶產業概述: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無論在茶葉種植面積還是茶葉產量上都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國內茶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2008年到2013年,我國茶葉在消費量、種植面積、產量和產值四方面都趨于穩定增長趨勢。
三、國內重點茶產區分析
我國茶葉生產地域性特征明顯,主要區域集中在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華南及西南地區。
華南茶區:以安溪鐵觀音為代表;西南茶區:以普洱茶為代表;江南茶區:以西湖龍井為代表;江北茶區:以信陽毛尖為代表。
根據農業部2009-2015年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我國茶葉生產劃分為: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重點區域;東南沿海優質烏龍茶重點區域;長江中下游特色及出口綠茶重點區域;西南紅茶及特種茶重點區域。
注:圖片依據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2009-2015年)
四、國內富硒茶產區分析
三大富硒茶產區:陜西安康、湖北恩施、四川達州,達州富硒茶具有純天然特點。
其中:陜西安康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四川達州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帶,川、陜、鄂、渝結合部;湖北恩施位于鄂西南武陵山茶區。
2013年三大富硒茶產區統計表

五、茶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已成為我國茶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標準化
建園質量、品種、管理等統一標準、規范,如選擇樹勢健壯,樹冠結構合理品種;產品質量統一標準,茶葉特性、消費者對茶葉的要求、茶葉的食用或引用安全等方面來規定茶葉產品質量;茶葉加工各環節規范、標準,如加工條件要求標準化、清潔化。
2、集約化
一種資源優化配置、合理有效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方式;推行產前、產中、產后社會化服務。轉變粗放經營為集約化經營。
3、規模化
整合零散茶園,實現茶園規模化;標準茶園規模要求在1000畝以上;形成茶產業帶,促進茶產業集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