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升上海文創產業集聚區能級的對策建議 |
來源:中機院 時間:2020-12-03 點擊:1633 |
|
提升上海文創產業集聚區能級的對策建議:(一)冼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創產業高峰集群;(二)優化文創產業生態,建立綜合服務平臺;(三)打破圍墻,融入社區,以文創消費為特點提升競爭力;(四)建設城郊結合、形態靈活的文創產業集聚區試點 |
|
文創產業集聚區是聚集了從事文創工作的人群和公司的區域,人和企業是構成文創產業集聚區的基本要素。文創產業集聚區的能級,是對一個城市文創產業集聚區整體水平的綜合反映,能級提升則代表了文創產業集聚區整體向更高水平演進的過程。
提升上海文創產業集聚區能級的對策建議
(一)冼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創產業高峰集群
縱觀世界上主要的文創之都,每個城市的文創產業通常只有少數幾個具有國際競爭力,例如倫敦的戲劇表演.巴黎的時尚創意、東京的動漫藝術。標志性的上游優勢產業才能帶動下游產業的集聚配置,而目前上海提出的文創產業方向具有數量太多、同質性太強和上下游產業同時出現的問題。從上海的文創產業基礎來看,時尚創意、建筑設計與規劃「影視與動漫都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峰上游產業,而網絡文化、出版、文化裝備制造等可作為重要的文創產業基礎去支持上游產業的發展。
文創產業集聚區須形成自己的特色主導創意產業,缺乏代表性產業就很難提升該集聚區的品牌號召力,也會造成集聚區產業集中度不高,大大減弱產業集聚帶來的優勢。政府對文創產業集精區授牌前最好先做集聚區定位規劃,進行招商引資時,需考慮集聚區全產業鏈及未來發展。提升文創產業集聚區的能級,應針對主導產業的需求制定專業化的配套服務。例如,定位化妝品、護膚品制造的產業集聚區,根據產業集聚的需求,配備和完善物流、藥妝原材料及科研設備等,這樣就能形成對這類企業的集聚力,從而為集聚區主導產業提供特色服務,形成集聚區的特色經營優勢。
(二)優化文創產業生態,建立綜合服務平臺
文創產業集聚區的推廣需要文化平臺的運作,文創產業的發展絕不能閉門造車,上海文創產業的發展要走出去、引進來,必須要為文創產業提供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擴展服務平臺的功能,在每個特色區域設立一站式的信息發布、資格審查與企業監督的線上線下綜合服務點。
在招商期間,服務平臺做好協調工作,做好有意向入駐集聚區的企業調研工作。為企業選擇合適的集聚區,并匹配良好的產業生態鏈。文創產業集聚區是一個開放動態的系統。保障信息在集聚區內外基礎設施的共享,以此降低單個企業的成本,并且針對不同集聚區提供不同類型的信息。例如,時裝設計類文創集聚區需要會展和大賽信息,互聯網文化企業需要更多技術支撐等。文創產業集聚區專業信息平臺的搭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務企業,另一方面可以吸引相關企業前來入駐。通過葉開文博會、國際動漫節等,為其發展打造文化平臺,讓更多的專家、企業.投資人了解當地文創產業的發展,為當地文創產業的發展尋找更多的機會,提高文創產業的競爭力和集聚效應。
(三)打破圍墻,融入社區,以文創消費為特點提升競爭力
上海文創產業集聚區發展應進一步融入社區,從生產導向轉向消費導向,不斷優化消費環境,提高消費服務品質。目前,上海文創產業集聚區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現狀很適合文創消費導向的轉型,如市區的田子坊和郊區的泰晰士小鎮消費型特色已非常明顯,自身定位也較為清晰,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對自身的活力釋放同樣有鹽。
上海應鼓勵商業中心、公共服務中心、鄰里中心等與文創載體統籌設置,充分利用文創企業的靈活特征,推進文創載體積極融入周邊街區、社區,鼓勵文創企業構建區域特色項目,與街區、社區聯手強化街區、社區服務功能,發揮文創產業對區域產城融合發展的促進作用。
(四)建設城郊結合、形態靈活的文創產業集聚區試點
上海中心城區文創產業高度集中的發展模式固化已久,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上海可參考倫敦、東京的經驗來疏解市中心的人口壓力。《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一2035年)指出要推進城郊一體化,盤活存量土地資源。上海可嘗試建立一批城郊結合的文創產業集聚區試點,鼓勵那些不必依賴市中心功能的特色文創產業入駐,并提供優惠的稅收和審批政策。同時可適當引入文創產業集聚區的自發形成模式,政府則做好安全和引導工作,讓入駐企業與個人自主發揮,探索自由生長的文創產業集聚區新形態。
(五)鼓勵民間資本支持大型設施建設
文創產業集聚區多數可以自產,但較難自銷,需要專門的文藝演出場館、藝術品交易中心、展覽中心等設施的支持。國外文創產業鏈條中相當一部分大型文化設施都得到政府與社會的大力支持,政府以資金引導的方式吸引民間資本進入,芥同時促進了資本與文創企業或個人的長期合作關系。
(六)創新投融資模式
好萊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美國完善的擔保發行制度,讓投資者減少投資風險,上海在打造文創產業綜合服務平臺、提供投融資服務時也可借鑒其經驗。政府在吸引投資或監督融資過程中,可建立文創產業投資金融機構,將投資方的資金通過金融機構專業的評估后投入到項目中,以達到控制風險的作用。被投資方應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給保險機構,以獲得經過擔保的投資運營合同,金融機構根據合同發放投資款項。這樣一方面可較好地控制風險,另一方面可有效吸引缺乏投資經驗與風險把控能力的民間閑散資本,壯大文創產業投資市場。(作者:唐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