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機院專家看來,很多人都會對特色小鎮產生誤解,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中機院專家認為,各地所說的特色小鎮,其實與浙江的特色小鎮是不同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 第一類是現代型小鎮。這類小鎮是以小城鎮建設為主體,提升城鎮風貌,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包括2005年江蘇省提出的100個重點中心鎮、2009年江西省提出的100個返鄉農民工產業化特色小鎮、2011年陜西省提出的31個基礎條件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重點示范鎮,以及2014年河南省提出的60個特色小城鎮。
█ 第二類是旅游型小鎮。這類小鎮是以資源型小鎮為主體,通過保護和建設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包括2011年云南省提出的重點開發建設210個魅力小鎮、2012年貴州省提出的確定50個旅游小鎮、2014年海南省提出的建設一批特色風情小鎮。
█ 第三類是產業型小鎮。這類小鎮是以城市周邊小鎮為主體,分流和轉移城市相關產業,實現城鄉綜合發展。包括2011年北京市提出的建設5類42個重點小城鎮、2012年黑龍江省提出的將城關鎮以外的條件較好的小城鎮納入試點鎮、2015年甘肅省提出的打造一批農牧大鎮、商貿重鎮、旅游名鎮和工業強鎮。
而浙江省的特色小鎮有著自身的一些特點:
◆ 第一,浙江特色小鎮主要是以塊狀經濟為建設主體,即以現有產業集聚區為基礎而非行政建制小城鎮為主體。這是因為浙江民營經濟非常發達,市場化程度高,很多小鎮都形成了自己的產業,如專業生產筆、襪子、水晶等,形成了生命力非常強、非常有活力的經濟集聚地,最終再冠以特色小鎮的名義,給予相應的政策、資金支持,引導小鎮持續發展。
◆ 第二,浙江省梳理了支撐未來發展的七大產業,包括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特色小鎮要想拿到政策支持,就必須往這七大產業上轉型升級,比如傳統的襪業小鎮向襪藝小鎮的轉型。
◆ 第三,浙江特色小鎮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融合發展。中機院專家說,特色小鎮之所以能夠集聚大量高端人才和高端產業,就是有最好的環境、最好的配套,還有偉大的思想。文化和旅游正好能夠為特色小鎮實現這一目標。
◆ 第四,浙江特色小鎮堅持打造產業“單打冠軍”。在浙江,大量特色小鎮都有自己的主導產業,并塑造產業形象。比如,襪業小鎮占據了全世界80%的襪子生產,實際上已經是產業上的世界冠軍。而浙江這樣的小鎮還有很多。
因此,按照上述特點,中機院專家認為,浙江特色小鎮既不是行政區劃的概念,也不是產業園區的概念,而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和旅游功能的產業發展空間載體,是一個以產業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特定區域。
關于浙江省對特色小鎮的政策,中機院專家著重解讀了《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
中機院專家認為,之所以劃定3平方公里的控制線,主要是因為特色小鎮要吸引高端人才集聚,要讓人才在特色小鎮里居住生活,就需要一個合適的步行范圍,要符合“十分鐘步行工作生活圈”的空間特征。所以特色小鎮要避免盲目擴張和貪大求全,要凸顯“小空間大集聚、小平臺大產業、小載體大創新”。此外,3平方公里也相對容易實施,基本能夠在一屆政府任期內實現,能夠避免由于地方政府規劃調整導致的項目擱置等情況。
《意見》規定特色小鎮原則上3年內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左右,這主要是為了確保把特色小鎮真正建成產業核心和項目載體,避免“房產開發進鄉鎮”。但這并不代表就不能有住宅和商業,生活要與生產相融合,住宅和商業是必不可少的,否則無法滿足特色小鎮生活需求。中機院專家認為,上述規定只是規定用于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有硬性考核要求,而對于住宅和商業開發不做要求,但不能出現沒有產業投資的情況下大搞住宅和商業開發。
《意見》還規定所有特色小鎮要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要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這難免會讓人產生誤解:特色小鎮是不是在變相建設風景區?對此,中機院專家分享了自己的解讀。他認為,浙江省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規定,原因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所有高端產業的要素之一,沒有人愿意去一個臟亂差的地方創業創新,所以按照景區標準建設配套,其實是對高端人才、產業和生活的必要配套。特色小鎮要發展的產業是生態、綠色和可持續的產業,良好生態環境是必然要求。此外,特色小鎮對旅游人次和收入等指標沒有任何考核要求。因此,不能說特色小鎮是在搞景區建設。
對于特色小鎮如何打造,中機院專家首先從特色小鎮的要素入手進行了分析。相比于城市規劃更多考慮機動車的尺度而言,特色小鎮的規劃更多考慮的是人的尺度,這是特色小鎮與城市的最大區別。特色小鎮要圍繞高端人群和創業者的需求,塑造高品質的生活區。相比于產業園重點關注大中型企業的集聚,關注生產、物流等環節而言,特色小鎮更加關注產業生態鏈,關注高端人才和高端產業要素的集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規劃設計理念,要從設計上體現出特色小鎮的與眾不同,要通過設計營造一種尺度宜人的空間。
特色小鎮,歸根到底要體現創新,這其中最重要的四個要素分別是:平臺、成本、激勵、包容:
關于平臺,包括:政府公共平臺,主要是政府為企業投資提供服務,包括各類手續辦理;企業加速平臺,主要為創意人群提供孵化指導、搭建與投資商的聯系橋梁、幫助創意團隊獎技術轉化為生產。同時還包括金融服務平臺和社區生活平臺。
關于成本,主要包括創意團隊的辦公成本、生活成本、交通成本和居住成本,是一個綜合的成本。
關于激勵,主要包括政策扶持、金融激勵、活動策劃和創新氛圍。對于創意團隊而言,源源不斷的創意活動或者培訓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
關于包容,主要包括空間靈活、環境優美、機制靈活和不確定性。創新本質上是要打破常規,不僅在創業空間上要打破常規,要靈活,在創業環境和機制上也要靈活,要允許存在不確定性,把必要的公共部分明確下來,其余部分完全可以由創業團隊來決定如何使用。中機院專家說,設計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在不確定性中盡量尋找到確定性的東西,然后用確定性的東西指導設計。找到的確定性的東西越多,設計越落地,越真實。對于特色小鎮,確定性的東西就是把環境和空間塑造好。
中機院專家認為,特色小鎮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產業,這是核心。發展產業不僅僅是招商引資,還包括對本土產業的扶持發展、轉型升級。因此,做特色小鎮,必須進行產業調查,摸清現有產業情況。其次是場地。對于特色小鎮而言,政府需要做的是公共空間,并留足建設空間和轉型空間發展產業,并重點打造好一到兩個引爆點。第三是文化。不僅要傳承傳統文化,保護好歷史碎片,還要積極塑造產業文化和創新文化。第四是人。既包括當地居民,也包括產業人群,同時還包括導入人群和服務人群。
中機院專家說,特色小鎮本質上是物理形態與空間載體。小鎮要真正具有吸引力,必須要有一個核心。在歐美國家,這個核心可能是一座教堂,一座圖書館,而在中國農村,可能是一個祠堂或者一個打麥場。這個核心可能是公共活動空間,也可能是寄托了精神需求的中心。此外,小鎮邊界、入口、街區、交通、節點等細節也是使小鎮具有吸引力的關鍵環節。
要想打造好一座特色小鎮,需要解決好一系列系統性課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形成聯合體的工作機制共同應對。在中機院專家之前完成的特色小鎮規劃設計中,政府與設計單位的角色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甲方乙方的關系,而是由政府、設計團隊、創客群體組成聯合工作平臺,整合團隊和資源,整體運營,協同發展,整體規劃,分期實施。
中機院專家認為,政府在特色小鎮建設中擔當的角色實際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特色小鎮的啟動引爆階段,政府是管理者的角色,起主導作用,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撬動市場,引入企業。第二階段是特色小鎮的孵化培育階段,政府是經營者的角色,起引導作用,由市場作為主體,企業化運作。第三階段是特色小鎮的加速發展階段,政府是投資者的角色,其服務作用,主要為特色小鎮提供配套設施和服務,進入到市場規范、企業拓展的階段。
中機院專家強調,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對每一個地方的借鑒意義都不一樣,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發展階段,學到的東西不一樣。并且,特色小鎮引發了南方設計對城市的思考,尤其是對設計行業的思考,未來的設計行業,必將會朝著特色小鎮這一類的方向發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