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實施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實施導則》)。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同志就《實施導則》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制定《實施導則》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實施導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作用,以項目全過程管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做到三個明確。一是明確實施流程。建立EOD項目從謀劃、實施到評估的全過程管理流程,指導地方開展EOD項目。二是明確實施要點。結合EOD實施流程和核心要義,提出項目謀劃、方案設計、主體確定、項目實施、評估監督等各環節的具體要求,指導EOD項目規范實施。同時為指導做好項目實施方案編制,配套制定《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實施方案編制指南》,細化各項要求。三是明確職責分工。明晰項目組織主體、項目實施主體及其責任分工,以及試點期間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金融部門等在EOD項目實施中的具體任務內容,落實各方職責。
堅持五項原則。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解決當地生態環境問題,聚焦重點、實事求是。二是堅持增值反哺。確保公益性生態環境治理與關聯產業互為條件,并實現項目資金自平衡。三是堅持整體實施。一個項目實施主體,一個整體項目,一體化統籌推進。四是堅持市場運作。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作用,市場主體是項目實施主體,政府為項目實施提供服務和保障。五是堅持守正創新。依法合規推進項目實施,探索政策、機制、措施等創新實踐。
問:推進EOD項目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嚴守EOD模式核心要義。EOD模式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項目實踐,有利于積極穩妥推進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有效實現。EOD模式具有明確的特征標準和嚴格的適用條件:一是生態為基,提質增效。識別實施緊迫性強、生態環境效益高的公益性生態環境問題,并確保項目實施后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并持續向好。二是深度融合,互為條件。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開發之間須密切關聯,深度融合。生態環境改善能夠有效提升關聯產業開發品質和價值,兩者相互促進、互為條件、彼此受益。三是增值反哺,項目平衡。EOD項目通過關聯產業增值收益平衡生態環境治理投入,在項目層面實現產業發展增值反哺生態環境治理,不依靠政府資金投入即可達到項目資金自平衡。四是市場運作,一體實施。按照“誰保護、誰受益”和“自主決策、自負盈虧”的原則,生態環境治理與關聯產業開發作為整體項目由一個市場主體一體化實施,投資和收益主體一致。
確保生態環境精準施治。EOD項目要選擇對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支撐作用大、實施必要性強、工作基礎好、生態環境效益顯著的公益性生態環境治理內容。要充分銜接本地區現階段生態環境保護重點任務,重點聚焦1—2個生態環境要素,切實發揮生態環境治理對產業開發的增值作用。
強化關聯產業增值反哺與項目平衡。生態環境治理應與關聯產業內容深度融合,空間臨近或形成上下游產業鏈關系,互為條件,作為整體項目統籌實施。關聯產業應是與生態環境治理關聯性強、發展空間大、環境污染小、市場預期好、項目收益佳、反哺能力強的特色優勢產業。
明確參與各方權責關系。市、縣(區)人民政府或園區管委會作為項目組織主體,負責組織領導、項目謀劃、統籌協調、督促推進、評估指導等工作。市場主體作為項目實施主體,按照自主決策、自負盈虧的原則,負責項目落地實施、運維經營,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以及約定的要求,承擔相應的生態環境治理責任。項目涉及的用地、用海、資源能源、環境權益、人才技術等要素須得到有效保障,且能夠集聚到項目實施主體。統籌交通、信息、品牌等相關資源為產業發展綜合賦能,提升項目增值空間。
守正創新,積極穩妥推進模式創新。試點期間,以推進項目落地、總結實施經驗、健全管理制度為重點,強化項目質量,不追求項目數量和規模,嚴格落實EOD項目實施要求。對各地開展數量進行嚴格控制,對省級試點嚴格要求,不降低標準,不放松要求。項目實施中要嚴格落實項目立項、招投標、投融資、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資源開發、資產處置、資金使用、債務管控等相關法規政策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