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天津市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新聞發布會,就《方案》的主要內容和相關支持政策、組織保障等進行正式發布。
《實施方案》包括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推進機制、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五個部分,可以概括為“139”行動,即明確“一個目標”、健全“三個體系”、實施“九大工程”。
“一個目標”
“一個目標”是指到2025年,本市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生態、宜居、美麗的農村人居環境基本實現;布局優化、承載力強、系統完備、安全可靠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體系全面形成;保障基本、質效優良、城鄉均等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顯著加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三個體系”
健全“三個體系”,分別是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體系和精神文明建設體系。內容包括,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創建區域教育發展共同體、提升涉農職業院校發展水平等措施;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提升農村養老助殘服務水平,推動移風易俗,整治天價彩禮、浪費攀比等不正之風,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模式,實現90%以上村莊實行積分制管理等。
“九大工程”
實施“九大工程”。村莊建設發展提升工程,創建1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精準扶持800個經濟薄弱村,全面提升村莊建設發展水平等。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推動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促進農村公路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等。強化農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持續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確保飲水安全,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7%等。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農村供電可靠率達到99.955%,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99%。發展農村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等。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建設150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推進鮮活農產品低溫處理和產后減損,推動濱海新區和遠郊五區區鎮村三級商業體系加快完善等。
“九大工程”還包括: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加強農村廣播電視、5G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提高“互聯網+”惠民便民服務水平等。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進一步完善村級綜合服務站點,加強村內健身設施、公共照明、應急避難場所、應急廣播建設等。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強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周邊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提升農房設計建造水平等。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再改造提升6.6萬座戶廁,基本消除農村黑臭水體。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100%,完成第二批150個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建設等。

未來15年天津村莊將劃分五類進行規劃建設
為統籌全市村莊布局,引導村莊差異化發展,自2020年3月始,本市組織開展了村莊布局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天津市村莊布局規劃(2021—2035年)》方案已經完成,正在履行報批程序。
《天津市村莊布局規劃(2021—2035年)》系統梳理了村莊發展現狀特征和歷史脈絡,提出了未來15年農村發展的基本格局,將全市3520個行政村細化為“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引導整合類、中心帶動類、改善提升類”五類,形成天津市特色村莊分類體系,針對不同村莊類型提出了差異化管控指引,明確了村莊規劃建設管控底線要求。
城郊融合類是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具備向城鎮轉型條件的村莊,約880個,占比25%;
特色保護類是列入歷史文化名村或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村莊,約30個,占比1%;
中心帶動類是現有規模較大、公共服務設施相對完善,對周邊村莊具有帶動輻射作用的村莊,約350個,占比10%;
改善提升類是形態、組織相對穩定,未來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村莊有機更新為主要發展模式的村莊,約2120個,占比60%;
引導整合類是位于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地區的村莊,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需要搬遷的村莊,約140個,占比4%。
天津市劃定“三區三線”保護耕地農田和生態
目前,本市已經完成了“三區三線”劃定成果,近日已上報自然資源部審查。審定后的“三區三線”成果將納入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作為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生態紅線、開展各類建設活動的依據。
“三區”是指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城鎮空間。“三線”是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區三線”劃定工作是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核心內容之一,是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城鎮集約節約高效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本次本市共劃定耕地46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409萬畝,生態保護紅線約1557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約2924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