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以“投資京津冀、共贏新時代”為主題的2023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開幕。本次大會設置一場“雙鏈”大會、六場產業專題推介和多場產業考察系列活動,吸引了來自京津冀及其他地區近4000人報名參與,近50家國際商會、外資企業代表,及京津冀地區之外的近400家企業現場參會。
本次大會發布《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報告(2023)》,系統回顧了過去九年京津冀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供應鏈耦合、創新創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等多方面的協同成就,總結了京津冀產業協同特色,推出了產業協同發展的典型經驗案例。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別在會上介紹了各自產業發展思路、優勢和主要內容。
其中,北京市將遵循高精尖產業培育發展思路,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探索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減量條件下北京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北京引領產業協同創新升級的新模式,堅持產業結構高端化、發展模式數字化、生產方式綠色化發展方向,構建四層次新型產業體系,同時完善構建產業人才、基金投資、場景開放、創新平臺和企業服務等配套體系,為企業落地北京提供有力支撐。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表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全局中,北京將勇當全球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打造世界級的平臺,實行更開放的政策。
天津市則將充分發揮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體系完備的先天優勢,立足“一基地三區”的功能定位,以濱海新區為主要聚集區,牽頭培育京津冀網絡安全產業集群,打造濱海新區“中國信創谷”,深化區域協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了企業發展承載力,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河北省將持續推動完善全省產業體系,打造333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加速發展5G基站等新型基礎設施。據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郝莉笑介紹,今年,京津冀三地首次建立重點產業鏈協同機制,重點聯合打造6條產業鏈,其中,河北牽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兩個產業。另外,河北省還出臺了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產業高質量發展配套政策文件,聚力推進產業補鏈強鏈,彌補創新短板。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大會在“五群六鏈五廊”的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新圖景的發布環節,首次發布了氫能、生物醫藥、工業互聯網、高端工業母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等六大跨區域產業鏈圖譜,助力構建區域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新體系,成為投資京津冀的指南針和導航圖。
根據該圖譜,氫能領域將圍繞制氫、儲運、加注和應用四個環節,打造全球新能源風向標;工業互聯網領域將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基礎軟件、終端應用全鏈創新,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高地;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構建從感知系統、控制系統、通訊系統、執行系統、三電系統到整車制造的全產業鏈體系。
本次大會還結合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首批推出氫能全產業鏈、機器人+、自動駕駛規模化拓展、智慧港口和綠色交通、生物醫藥和醫療、智慧城市建設、綠色低碳等八大類場景建設清單。
另外,16家行業協會代表單位共同見證了京津冀產業鏈“織網工程”的啟動。未來,京津冀地區將以產業鏈“織網工程”為載體,進一步引導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社會組織力量,完善建立政企間、企業間、行業間的鏈接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