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把握“一帶一路“、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落實省委“三個五“發展戰略、中東西“三大板塊“戰略、“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整合發揮資本、人才、技術、載體、政策等資源優勢,堅持“雙創“政策引導,明確“雙創“發展布局,構建“雙創“載體支握,營造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良好生態環境,調動“雙創“主體積極性,不斷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和新模式,探索以“創業一孵化一集群“為核心的內生增長機制和產業組織創新形式,帶動高質量創新創業,推進長春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更大范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發展。
基本原則
加強政策引導。強化國家、省政策的落實,確保已出臺扶持政策具體化、可操作、能落地,切實解決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問題,營造有利于“雙創“政策落位的環境。
遵循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結合產業發展,放開市場、放活主體,通過環境營造、平臺搭建等方式,聚焦新興產業和創新型初創企業,擴大社會就業,培育“雙300創“內生動力。
強化載體建設。以構建“雙創“艮好生態為目標,系統謀劃、統籌考慮,結合各類“雙創“支撐平臺的特點,支持建立多種類型的“雙創“載體。探索創新創業平臺發展模式,不斷豐富平臺服務功能,引導社會資源支持“雙創“。
完善體制機制。堅持改革,簡政放權,破除制約“雙創“體制機制障礙,優化市場環境,降低創新創業成本和風險,保障創新創業者的合法權益,激發“雙創“活力,不斷完善并建立有利于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
堅持融合發展。堅持區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四位一體,挖掘各方優勢,整合“雙創“資源,集聚各方力量,兼顧各方利益,融合發展。
發展目標
重點在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推進汽車及零部件、文化創意、光電子、智能制造、航天信息、生物及醫藥、現代服務業、動漫產業、新材料、對外合作、大學生創新創業、創客綜合性創新創業、科技創新等領域的“雙創“示范。
總體布局
結合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資源特點,圍繞特色產業建設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形成區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融合發展的“雙創“空間總體布局,形成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雙創“載體和空間架構。
區域:
區域布局是形成“一心多點“的“雙創“空間總體布局,重點建設“雙創“中心,以及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汽車制造、文化創意、光電信息、裝備制造等專業化“雙創“示范點。
一一“一心“即建設“雙創“中心總部基地。建設以長春市“雙創“中心主體項目為主,長春市科技大市場、長春市科技金融中心、長春市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園區等為支撐的“雙創“中心總部基地。
一一“多點“即在示范區內建設產業特色鮮明的產業“雙創“示范點;建設以提升“雙創“服務能力與水平的服務要素“雙創“示范點。
建設具有產業特色的“雙創“示范點:依托一汽創新創業基地、國家汽車電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吉通創新創業產業園建設汽車及零部件創新創業示范點;依托東北亞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文化創意創新創業示范點;依托長春光機所建設光電子產業創新創業示范點;依托光電和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創新創業示范點;依托長光衛星一吉林一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航天信息產業創新創業示范點;依托吉林省擺渡中醫藥健康產業園建設生物及醫藥技術創新創業示范點;依托長春高新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園建設現代服務業創新創業示范點;依托吉林動漫園、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建設新材料創新創業示范點。
建設服務要素“雙創“示范點:依托長春中俄科技園、長春中關村創新中心、津長“雙創“服務中心建設對外合作創新創業示范點;依托林田創客公園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點;依托益田硅谷新城創客空間建設創客綜合性創新創業示范點;依托長春北湖科技園建設科技創新創業示范點。
高等院校:
建設高校“雙創“示范點:依托吉林大學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優勢資源,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雙創“體制和機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育創新創業精神,強化創新創業素質教育,打造創新創業文化品牌,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促進創新創業的國際交流與發展,加速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建設把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轉化為本地的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的高等院校“雙創“示范點。
科研院所:
建設科研院所“雙創“示范點:依托長春光機所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優勢資源,探索以人才儲備和產業發展為基礎,立足科技創新,著眼創新與創業的深度融合,聚焦精密儀器與裝備領域技術創新,積極推進“雙創“工作的新模式,探索形成“以科技創新為源泉,以成果轉化為抓手,以軍民融合為亮點,以平臺為載體,貫穿創新鏈到產業鏈全鏈條服務“的“長光雙創模式“,建設科研院所“雙創“示范點。
企業:
建設企業“雙創“示范點:依托長春國信現代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信現代農業)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優勢資源,探索以實施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手段,充分挖掘企業內部人力和技術資源優勢,完善企業內部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激勵制度,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長春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