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鄉村振興(和美鄉村建設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方向)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本辦法施行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暫行辦法》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辦法》廢止。

一、和美鄉村建設方向
1.支持區域
重點支持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省份,聚焦未來將長久存續、人口集中的行政村(其中: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排常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其他省份安排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優先支持集聚提升類村莊開展和美鄉村建設,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發展互促互進。
2.支持的建設內容
村莊公共設施,主要是村內道路、公共照明、公共綠地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主要是整村或聯村集中式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以及接入城鎮污水管網的管道建設。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主要是生活垃圾轉運、處置設施建設。鼓勵集中建設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協同推進農村有機生活垃圾、廁所糞污、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就地就近就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3.支持金額
每個項目縣安排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不超過8000萬元,其中,常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不超過300萬元,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不超過500萬元。

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方向
1.支持領域
重點支持依托當地農業農村資源,補齊農業發展短板,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實現鄉村多元價值,聯農帶農機制健全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優先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周邊和相關部門聯合認定(含納入第四批創建名單)的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范圍內的項目,以點帶面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2.支持的建設內容
農業生產基地配套基礎設施,主要是農業種植養殖基地的灌溉排水、電力增容、生產道路、農業生產、污水處理等設施。
農產品加工流通集聚區配套基礎設施,主要是服務聚集區內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的公用性保鮮、檢驗檢測、集聚區內部公共道路等設施。
促進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給排水、污水處理、道路等設施。
3.支持金額
每個項目縣安排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不超過4000萬元,中央預算內投資不超過總投資的50%。
一文讀懂中央預算內投資
01 資金規模
中央預算內投資,是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安排、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的中央一般公共預算資金。
年度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一般在上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2020-202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分別為6000億元、6100億元、6400億元、6800億元和7000億元。
按照預算支出經濟性質分類,中央預算內投資在“政府預算支出經濟分類科目”中體現如下:
一是“504機關資本性支出(二)”科目,反映的是切塊由發展改革部門安排的基本建設支出中機關和參公事業單位資本性支出。二是“506對事業單位資本性補助”中“02資本性支出(二)”科目,反映的是切塊由發展改革部門安排的基本建設支出中事業單位資本性支出。三是“508對企業資本性支出”中“04資本金注入(二)”科目,反映的是切塊由發展改革部門安排的基本建設支出中對企業注入資本金的支出;
此外,“99其他對企業資本性支出”科目反映的是切塊由發展改革部門安排的基本建設支出中對企業的其他補助支出。
02 支持方向
中央預算內投資總體支持方向須符合《政府投資條例》的有關規定,投向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社會公益服務、公共基礎設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科技進步、社會管理、國家安全等公共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年度支持方向,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聚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年批準的預算執行情況與預算草案報告,會對中央預算內投資年度支持方向有原則性要求。
例如,《關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提出,中央預算內投資要優化投資結構,加強與專項債券銜接;加大生態保護、產業轉型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領域支出;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支持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項目建設。
當前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的行業領域有:
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支持生態保護和修復、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生態文明建設等;
農業領域,支持糧食安全保障、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農業綠色發展等;
水利領域,支持國家水網骨干工程、水安全保障工程,以及重大水利項目等;
基礎設施領域,支持鐵路、公路、民航、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鄉冷鏈和國家物流樞紐等;
社會領域,支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教育強國、全民健身設施等;
重大區域戰略領域,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
03 使用方式
1.直接投資和資本金注入方式
直接投資,是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建設中央本級非經營性項目。資本金注入,是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作為經營性項目的項目資本金。
一般是在審批直接投資項目和資本金注入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時,確定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安排額度。?
2.投資補助和貸款貼息方式
投資補助,是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投資項目和企業投資項目給予的投資資金補助。
貸款貼息,是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對使用了中長期貸款的投資項目給予的貸款利息補貼。目前主要采用投資補助方式。
實際操作中,根據具體支持方向,將投資補助和貸款貼息資金劃分為不同的投資專項,實行“一專項一管理辦法”,在專項管理辦法中明確專項的支持范圍、支持標準、項目申報、資金下達和項目管理等事項。
在安排方式上,有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直接安排到具體項目,有的則是采取打捆或切塊方式,由省級發展改革委安排到具體項目。投資補助和貸款貼息資金均為無償投入。
04 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按年度編制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申報、編制和下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地方編報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每年7月份左右向各地方和有關部門發出通知,部署下一年度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編報工作,并在通知中明確主要原則、編報程序、工作進度等要求。
2.計劃初審
各地方和有關部門按照要求提出分專項的年度中央預算內投資需求,并在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中儲備相應規模的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各地方、各單位提出的投資需求和項目儲備情況進行初步審核,并對安排領域、支持內容等進行優化調整。
3.統籌平衡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結合對各地方、各單位提出的投資需求、儲備項目的初審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統籌平衡并研究提出中央預算內投資總體安排方案。
4.編制下達
中央預算內投資總體安排方案報經國務院批準后,即可編制正式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根據《預算法》有關規定,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一般需要在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預算后90日內下達完畢。
05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預算的關系
《政府投資條例》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政府投資年度計劃應當和本級預算相銜接;財政部門應當根據經批準的預算,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庫管理的有關規定,及時、足額辦理政府投資資金撥付。
同時,《預算法實施條例》也對此作了銜接性規定,其第九十六條規定:政府投資年度計劃應當和本級預算相銜接。政府投資決策、項目實施和監督管理按照政府投資有關行政法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