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商業建筑設計應遵循的設計理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對商業建筑的設計和改進有所裨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商業建筑的興起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已成為與當代大眾生活關系最密切的公共建筑之一。
現代商業建筑與眾不同,有自己的特有規律,特有的要求,不同于住宅建筑相對穩定而單一的要求。如果建筑師按照自己的思路閉門造車或單純依據設計任務書進行不科學、不合理的傳統設計方式,那么辛苦設計的建筑項目不僅沒有產生效益,還會浪費大量的資源。這就要求建筑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并積極參與商業建筑的建筑策劃,配合地產商、策劃師、營銷師、結構、設備及其他專業人員,了解商業項目的地理、地域條件、社會、人文情況、消費、發展特點和趨勢、經濟、技術、城市規劃發展等各方面基礎資料及商業建筑的各種模式,根據建筑策劃制定合情、合理、合適的科學建筑設計依據,才能更好地完成商業建筑這種復雜的設計工作。商業建筑設計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建筑策劃,建筑策劃主要研究投資立項以后的建設項目的規模、性質、空間內容、使用功能要求、環境、趨勢等影響建筑設計和使用的各種因素,從而為建筑師提供建筑設計的科學依據。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與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第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商業建筑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現代商業建筑有其獨特的內涵,以驚人的速度,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甚至社會的發展進程。因此,在進行商業建筑設計時對建筑設計師有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從幾個方面談一下商業建筑設計過程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要認清建筑師在商業中的角色
建筑師在商業建筑前期策劃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建筑師處于核心地位,在項目整體設計過程中應起著引導與修正的作用。設計師在項目方案構思過程中必須充分研究項目投資商、開發商自身的條件,協助開發商對大量市場調研提供的數據和信息進行系統分析和整理。這些要素和條件都將成為建筑師開展建筑設計和規劃的前提。從商業建筑項目的開發過程上分析,建筑師應把工作重點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從城市規劃和商業發展的角度對土地進行分析和研究。從經濟價值和商業運營的角度對項目土地價值進行分析,為項目開發決策、資金運作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二是通過消費者行為分析和品牌資源的研究,結合建筑設計專業的知識、商業運營的模擬分析和國內外相似案例的調研,對項目規劃提出概念性設計原則。同時對開發的目標、規模、周期、商業運營模式、市場定位進行數量化、標準化提議,提供項目開發的可行性論證。三是在項目業態規劃和設施規劃的基礎上,與各專業及開發團隊配合,共同制定項目的開發計劃,并對后期的工程管理的重要節點提出工作安排。商業建筑的開發本著土地價值最大化、商業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將各個開發環節進行系統整合,使各環節的增值程度加大,最終確保項目開發和運營的成功。商業建筑項目的前期策劃與建筑設計作為商業地產開發增值的主要環節更應重視和加強。這要求建筑師不僅要熟悉各種業態的生存條件和環境,還應對其所依存的建筑空間十分清晰。
二、要掌握現行商業建筑設計規范的尺度
商業地產的設計規范是商業地產建筑策劃的主要依據,也是項目市場價值體現的制約條件之一。但我國現行的商業地產建筑規范相對于行業的快速發展顯得滯后了。目前,對于我國商業地產領域的設計主要可以參考的設計標準有《商店建筑設計規范》、《飲食建筑設計規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有限的設計依據。而上面的準則對于設計日益復雜的商業建筑來講,已經很難滿足市場的需求和發展了,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一定要合理掌握現行商業建筑設計規范的尺度。
三、要抓住商業建筑選址的特點
不同地方的商業建筑有不同的建筑形式,處于城市繁華地段的商業建筑一般為面積龐大呈“凹”型的建筑,東西兩邊的高層建筑中間夾著低層建筑。此類型建筑通常最低幾層用作商場、超市營業用房之類;而較高層則用作辦工管理、寫字樓、旅業住房等。商業設施選址的意義就在于它是一項長期性的投資,直接關系企業經營的戰略決策,是影響企業效益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同時也是制定企業經營目標和經營策略的重要依據。商業建筑的選址應該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交通條件:城市道路交通是聯系顧客與商業設施的載體。因此,它是制約商業聚集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商業活動的經濟原則要求有盡可能大的吸引范圍,保證盡可能多的顧客方便地到達商店。因此商業設施的選址必須是交通可達性最佳的地點,使客源有充分的空間來往,購物出行者得到適當交替,保持商城的活力。二是客流規模:選擇店址需要調查分析街道兩側的客流量規模,選擇客流較多的街道一側。選擇店址要分析街道特點與客流規模的關系,街道交叉路口客流最多,是選址的最好位置。應選擇有開發前景的區域,開辟新的道路交通系統,主動地引導客流,制造客流,進而創造新的商業環境。商業建筑選址大都趨向于人們最密集,人流量最大的地段,除了受人流量影響外,信息流也成為決定商業建筑選址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能及時獲取有用信息才能使商業建筑得以生存。三是周邊商業環境:即商業建筑附近的商店的規模和數量。一定的區域的人們具有區域特有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一般來說,比較單一的商品,顧客希望有廣泛的比較和選擇余地,希望有集中的專門店。這種顧客以購買一類商品為目的,對商業氣氛、娛樂性、環境沒有過多要求,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商品,并比較其質量、價格等因素。也有一類顧客,購物的范圍比較雜,也比較隨意或完全以休閑為主要目的,當然不會去逛上面提到的結構單一的商業區,而是希望到集購物、娛樂、休閑等需要為一體的綜合商場。因此,研究人們不同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水平,適當調整商城的發展戰略,有利于吸引和逗留更多的顧客,一定能夠滿足有不同需求的顧客。
四、要加強交通流線組織
交通組織方面的設計成功與否,體現在對人群活動的引導與集散以及商業場所氣氛的營造。為了有效地組織商業建筑的外部交通,應盡量在周圍設置足夠的人流、車流集散空間和緩沖空間,它作為室內外的一種過渡,可避免同城市道路發生沖突。出入口的設置處理,也是交通組織的主要內容之一,由于商業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這就涉及到其出入口與城市干道交通相協調的問題,處理不當,將影響到商業綜合體自身的正常運轉和城市干道交通的運行。顧客人流較大,流動頻率高,可分設多個出入口,引導人群有序地流動,而卸貨停車處,通常設置在較隱蔽處,以免影響交通和環境美感。
五、要合理劃分建筑功能與空間
商業建筑本身的功能組合十分復雜,多種業態使用功能的平衡與協調需要充分考慮。對于商業、居住、辦公相互混合的綜合體項目,處理的難度會更大。商業及公寓部分經常布置于建筑低端,辦公和酒店放在高端。這種設計的好處可以便于樓體管線的布置;低端平層中讓出的核心筒位置有利于衛生間的設置;高端部分的景觀優勢更有利于項目高價值的產品。但在具體項目中,還應充分考慮建筑本身的豎向交通效率對商業產生的影響。在建筑平面布局的設計中,空間的使用效率也要同建筑形式、結構做法相結合。例如很多高層項目在設計時采用了轉角的做法,按照經濟性的測算,這種做法可以增加大約 30%的經濟回報,但在具體的項目中要注意不要對街角形成破壞。
商業地產的建筑設計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是多學科、多知識領域相互結合的產物,也是商業地產價值增加過程中的重要途徑。因此,對此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對于商業建筑的發展將是十分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