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筑行業發展良莠不齊,高消耗、高投入、低效益企業依然存在,廢渣、粉塵、噪聲等環境污染問題難以徹底解決。筆者認為,當前應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可提升建筑行業生產效益,減少污染等問題。
裝配式建筑的特點及優勢
裝配式建筑是指設計標準化、構建部品化和施工機械化,就像組裝汽車一樣“制造”出龐大的建筑物。它的主要特點是綠色、節能、環保、低碳,像搭積木一樣蓋高樓。這種建筑方式與傳統建筑項目相比,項目現場模板使用量可以減少70%,實現節水80%,節能70%,節材20%,減少用工量50%,鋼管等周轉材料使用量減少90%以上。此外,還可減少建筑垃圾80%,施工期間基本無噪聲。
此外,房屋的居住性能、建筑節能、防腐防水等性能也有相當程度的改善。這種“搭積式”建造房子的方式,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主流的房屋建筑方式,是住宅產業化的未來發展方向。
國家也在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2016年,國務院出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數據顯示,我國建筑業2015年產值為18萬億元,其中約10萬億元產值的房屋建筑基本都可以用裝配式的方式替代,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具有廣闊的市場。
推廣裝配式建筑的建議
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業發展,筆者有如下建議:
推動形成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部品部件生產等上下游產業鏈。裝配式建筑量大面廣、產業鏈條長、產業分支眾多。發展裝配式建筑,能夠帶動部品部件、專用設備制造、物流、信息等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增加就業。要以推進裝配式建筑為切入點,以政府性投資項目為突破口,鼓勵商品房采用裝配式建造,推進建筑裝修一體化,積極扶持互聯網+、云數據等規?;髽I發展。鼓勵地方龍頭企業強強聯合,并與國內外龍頭企業在融資、技術、市場深層次合作。有條件的建筑企業可先行先試,向工業化、標準化、裝配方向轉型升級。住建部門應建立裝配式建筑企業名錄庫,對列入名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
加強裝配式建筑基地建設。墻體、樓板等構件工廠化生產需要大型工廠車間,現場裝配也需要有存放大型構件的場地。國土資源部門在土地出讓或土地劃撥決定書中應明確相關規定,支持裝配式建筑基地建設,優先安排用地指標。
創新裝配式建筑投融資機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未來5年,我國低碳城市建設所需投資總額將達到數萬億元,用于低碳建筑、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三大行業。據估算,“十三五”期間,我國需投資1.65萬億元,用于支持新建綠色建筑及對現有住房和商業建筑進行大規模節能改造。當務之急,是加快創新裝配式建筑投融資機制。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融資模式有助于豐富資金來源,確保更多的資金投向裝配式建筑項目。
實行稅費優惠政策。建筑工業化成本高,是市場普及的最大障礙。因為構件是按照工程設計預制的,工程結束生產模具就作廢了,下一個工程還要重新制作模具。如果工程量小,成本就會非常高。因此,政府在財政金融方面應實行政策扶持。在上海,一定政策期限內,建筑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裝配式住宅項目,預制裝配率達到40%及以上,每平方米可獲補貼100元,單個項目最高補貼1000萬元。
福建省泉州市為推廣裝配式建筑,節能減排新材料新工藝項目最高補助100萬元。此外,對被認定為裝配式建筑的工程項目還可按規定享受返還新墻材專項基金等稅費優惠政策,購買裝配式建造商品房可享公積金貸款優惠。同時,要引導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采用裝配式建筑。據介紹,泉州市從2019年起,國有投資新開工保障性住房、教育、醫療辦公綜合樓項目原則上全部采用裝備式建造。
建立一支優秀的裝配式建筑職工隊伍。國際上的裝配式技術已經成熟,我國剛剛起步,裝配式建筑占比5%左右。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培訓,實行科學有序管理,加快建立一支水平較高的裝配式建筑職工隊伍,讓現場施工人員掌握好相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