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建部舉行了“推進裝配式建筑平穩健康發展”新聞發布會。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蘇蘊山介紹,今年1-10月,全國已落實新建裝配式建筑項目約1.27億平方米。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出臺了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相關政策文件,整體發展態勢已經形成。
裝配式建筑是用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蘇蘊山介紹說,裝配式建筑以工廠生產為主的部品制造取代現場建造方式,工業化生產的部品部件質量穩定;以裝配化作業取代手工砌筑作業,能大幅減少施工失誤和人為錯誤,保證施工質量;裝配式建造方式可有效提高產品精度,解決系統性質量通病,減少建筑后期維修維護費用,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推進住宅全裝修,發展裝配式裝修,不僅提升了裝修的品質,節約了資源能源,而且減少了噪聲擾民和建筑垃圾的排放。
相對于傳統現澆建筑,裝配式建筑可縮短施工周期25-30%,節水約50%,減低砌筑抹灰砂漿約60%,節約木材約80%,降低施工能耗約20%,減少建筑垃圾70%以上,并顯著降低施工粉塵和噪聲污染。
“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進建筑業與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推動化解過剩產能。” 蘇蘊山表示。
2016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同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積極推進地區,其余城市為鼓勵推進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住建部于2017年3月出臺了《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辦法><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管理辦法>的通知》,對發展裝配式建筑做了具體規劃。
各地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筑項目落地,新建裝配式建筑規模不斷壯大。據統計,2015年全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為7260萬平方米,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為2.7%。2016年全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為1.14億平方米,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為4.9%,比2015年同比增長57%。2017年1-10月,全國已落實新建裝配式建筑項目約1.27億平方米。
2017年11月,住房城鄉建設部認定了30個城市和195家企業為第一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產業基地。示范城市分布在東、中、西部,裝配式建筑發展各具特色;產業基地涉及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部分央企,產業類型涵蓋設計、生產、施工、裝備制造、運行維護、科技研發等全產業鏈。在試點示范的引領帶動下,裝配式建筑逐步形成了全面推進的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出臺了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相關政策文件,整體發展態勢已經形成。各地在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過程中,注重結合本地產業基礎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因地制宜確定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在土地出讓、規劃、財稅、金融等方面制定了相關鼓勵措施,創新管理機制,確保裝配式建筑平穩健康發展。
北京市在土地出讓環節創新招拍掛方式,“控地價、限房價”,由競買人自主投報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并率先在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項目管理中運用企業承諾加履約保函的市場機制,確保項目建設成為裝配式建筑項目。
上海市將裝配式建筑建設要求納入土地征詢和建管信息系統監管,在土地出讓、報建、審圖、施工許可、驗收等環節設置管理節點進行把關,保證各項任務和要求落到實處。同時,加強預制部品構件監管,開展部品構件生產企業及其產品流向備案登記。
山東省推廣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實行建設條件意見書、產業化技術應用審查、住宅小區綜合驗收3項制度,在土地及項目供應環節、規劃和設計環節、竣工綜合驗收環節嚴格落實裝配式建筑要求。
蘇蘊山指出,裝配式建筑規模的擴大直接帶動了設計、施工、部品部件生產、裝配化裝修、設備制造、運輸物流、及相關配套等全產業鏈的發展。一些地方政府積極引進裝配式建筑龍頭企業,在提升本地裝配式建筑發展水平的同時,還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資本市場也對裝配式建筑高度關注,相關機構已發布了裝配式建筑主題指數。裝配式建筑已經成為建筑業轉型發展的新動能,也是各地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為推動裝配式建筑健康平穩發展,國家出臺了《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技術標準》等標準規范。各地也在不斷加大標準規范編制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出臺和在編的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達200余項,為裝配式建筑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發力度不斷加大。“綠色建筑及建筑工業化”已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年已批復了21個項目,開展了近200個課題研究工作。據住建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曾憲新介紹,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裝配式鋼結構住宅技術及現代木結構技術等都得到了較好地研發和應用,部分單項技術和產品研發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設計、生產、施工及裝修全過程推廣應用,提升了裝配式建筑技術水平。
蘇蘊山還表示,下一步,住建部將按照“一體兩翼,兩大支撐”的工作思路,即以成熟可靠適用的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體系為“一體”,發展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和BIM信息化技術為“兩翼”,創新體制機制管理和促進產業發展為“支撐”,進一步提升裝配式建筑品質,平穩健康推動產業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為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綠色發展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