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業園概況
上海現代農業產業園(橫沙新洲)(以下簡稱“產業園”)位于崇明區橫沙島以東的灘涂區域,規劃區域總面積106.14平方公里。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對標國際一流、著眼長遠發展,更高起點、更高標準、更高品質推進產業園建設,制定《上海現代農業產業園(橫沙新洲)發展戰略規劃(2023-2035年)》(以下簡稱《戰略規劃》)。《戰略規劃》編制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對園區作為超大城市優質綠色農副產品核心保供基地的定位要求,重點把握四個方面:一是提高工作站位、服務戰略大局。二是堅持“兩個面向”、把握發展趨勢。三是突出綜合功能、體現多元價值。四是立足長遠發展、保障多元需求。
二、主要內容
(一)功能定位
一是高品質農產品供給高地。將優質農副產品供給作為主責主業,打造上海優質綠色農副食品的核心供應基地。
二是前沿農業科技示范高地。大力推進智慧農業、裝備農業、循環農業等核心技術的整合集成,成為高科技農業的領軍者和集中展示高地。
三是和諧發展生態價值高地。推進種養循環農業體系、綠色能源交通體系等應用實踐,推動發展和保護相統一。
四是宜農宜游宜學品質體驗高地。依托長江河口海岸獨特地貌、萬畝農田自然生態景觀和未來高科技設施裝備農業,彰顯現代農業農村美學價值。
五是制度創新合作開放高地。營造一流農業投資營商環境,為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可推廣的政策、可復制的模式和可借鑒的經驗。
(二)發展目標
總目標,打造成為世界級現代都市生態綠色農業示范區,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農業園區發展新標桿。
到2025年,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啟動,土地整治及項目實施成效顯著,基礎保障產業、特色產業重點項目啟動實施,現代農業園區管理構架和運行體系初步成型。
到2035年,現代農業園區總體框架全面建成,生產水平國際領先,設施服務體系健全,生態綠色特征鮮明,農業科技資源有效集聚,農業改革創新功能基本實現,承載上海面向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功能,園區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三)空間布局
規劃形成“一原點、兩軸線、三組團、十方田”的空間結構。
“一原點”,錨定產業園核心區位置,打造園區綜合性管理服務中心、現代農業科創研發和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功能核心。
“兩軸線”,東西形成23公里綜合發展軸,集中呈現展示未來科技農業生產場景。南北向形成4公里的綜合服務帶,承載高端農業產業服務功能。
“三組團”,打造中部科技引領組團、西側規模生產組團和東側生態農場組團。
“十方田”,由主要道路分隔形成10片萬畝智慧良田,實施遠程控制、實時監測、智能反饋和精準作業。
(四)產業體系
一是大力發展基礎保障產業。以水稻、水產、畜類等產業為重點。
二是積極發展橫沙特色產業。發展蔬果、特色花卉和食用菌產業。
三是聯動發展延鏈增效產業。拓展農產品現代加工、市場流通等,促進產業鏈縱向延伸。
四是穩步發展融合創新產業。聚焦農業科技領域,發展智慧農業、綠色農業集成服務等產業。
(五)政策措施
一是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政府支持和統籌協調,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二是開展先行先試。構建新型產業園建設標準。三是完善支持政策。加大用地、資金和人才支持力度。四是推進開放合作。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構建開放包容合作的外部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