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產業強市的決策部署,推動全市各類產業園區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堅定以園區為載體做強做大工業,前不久,綿陽市“園區提質”“企業滿園”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推動園區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對綿陽12個工業園區的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和調整。
園區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指導意見》為綿陽未來園區高質量發展定下什么樣的目標?各個園區將發展哪些主導產業、特色產業?近日,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錨定目標:到2025年,園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產值占比超過85%
2021年,全市12個工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2867.67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91.86%。成績固然令人欣喜,但也要清晰看到,園區還存在整體實力不強、主導產業不突出、發展質效不高等短板。
如何讓各個園區找準特色路徑、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成為引領綿陽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
數易其稿的《指導意見》應運而生。“根據市委、市政府開展‘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的決策部署,我們對全市12個園區產業布局進行重新梳理定位,經過前期園區現場調研摸底、專題座談討論、征求縣(市、區)、園區和市級有關部門意見后草擬《指導意見(初稿)》。”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最終審議后正式印發。
《指導意見》明確,通過大力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加快構建主導產業突出、特色產業鮮明、專業分工合理、配套功能完善、管理運營高效的園區發展格局,進一步強化園區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的主引擎、主戰場、主載體功能作用。
“精準定位、突出特色,突出重點、集聚強鏈,健全機制、精準調控”,是該《指導意見》提出的基本原則。該負責人表示,統籌考慮全市及各縣(市、區)、園區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條件,聚焦產業細分領域,突出差異化發展,精準定位園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推動園區產業向“專精特優”方向發展,推動優勢資源和優質企業向符合產業布局要求的園區集聚,打造具有全國全省影響力的特色產業集聚區。
定下總體目標,為園區高質量發展繪出“路線圖”。按照國家級園區不超過“三主兩特”、省市園區不超過“兩主兩特”的產業定位要求,加快完善優化園區產業布局的工作機制和政策,到2025年,全市工業園區經濟總量大幅躍升,園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產值占比超過85%,全面形成產業分工更加明晰、協作配套更加高效、產業鏈更加完善、集群集聚效應更加凸顯的園區產業空間格局。
劃定任務:傳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任務齊頭并進
產業成為優化園區布局的重要因素。《指導意見》聚焦傳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劃定重點任務。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方面,《指導意見》明確聚焦存量企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行動,促進產品升級改造、技術迭代更新、工藝優化提升。支持重點企業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導向,引領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發展。
集聚壯大優勢產業方面,將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著力打造“鎮園之寶”,強化龍頭牽引,聚焦關鍵環節補鏈延鏈強鏈,形成以“鏈主”企業為中心、大中小企業梯次發展、集群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
前瞻布局新興產業方面,將聚焦科技前沿和未來賽道,加大在生物醫藥、新材料、機器人等新技術新領域的布局力度,催生和培育引領未來綿陽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新賽道、新增長極。
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關鍵在“干”。《指導意見》還提出,建立實施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強化要素保障等保障措施。
該負責人透露,將通過完善制度、出臺政策、細化措施、督促指導、資金支持等方式,增強各縣(市、區)、園區集中發展主導產業的定力,優先保障符合產業布局項目用地和能源等要素,助推“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