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一帶一路”建設藍圖已經清晰呈現在世界面前,機遇之下,中西部產業園區如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奏響借勢發展的最強音?就此,記者專訪了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先生。
“我上周應邀去高陵中小企業聚集園調研,發現這就是一個現成的案例。高陵中小企業聚集園以高產值、精細化、尖端科技產業為依托,重點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形成以西安高陵工業組團為工業中心,輻射西部十二個省、市、自治區的現代生產服務特色園區。”楊建國說,“需要明白一點,‘一帶一路”絕非是沿線的機遇,內陸省市更要擴大開發,積極融入。高陵中小企業聚集園秉立渭北工業高地,依托西安深厚的制造業基礎和區位優勢,著力打造輻射西部、對接韓國優勢產業的紐帶,不僅符合產業創新升級的規律,也是發揮地緣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的戰略抉擇。”
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的產業格局依舊呈現東強西弱的特征,楊建國認為,這是歷史原因、區位條件、產業基礎決定的,但是隨著區域性扶持政策的相繼出臺,中西部的產業園區逐漸呈現出了異軍突起的發展態勢,這對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區域平衡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中西部產業園區要融入‘一帶一路’,首先要科學定位,明確主導產業,促進產業鏈動發展。”楊建國說,“主導產業的確立,必須綜合考慮地方產業優勢、資源稟賦、區位等生產要素條件,因地制宜,避免同質化,切忌盲目跟風、追新。從發展趨勢上來看,未來產業園區發展將愈加重視市場化、專業化和集聚化,產業園區必須做到園區規劃與招商引資同步,圍繞主導產業招商引資,橫向配套、縱向延伸,形成完整的有綜合競爭力的產業鏈條。”
由生產要素集聚階段向創新突破階段轉變,楊建國認為,產業園區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帶動作用將日益凸顯,過去單純依靠資源投入和疊加取得產業規模效應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產業園區將不再以用地性質和規模設定為主要目標,而是以產業平臺為核心導向,建立完善的產業支撐服務體系,科學引導,使資金、技術、人才、信息在產業平臺里活力流動。
隨著區域城市競爭日益加快,產業競爭也勢必更加激烈,區域產業競爭涉及到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優勢,這就對產業園區的企業關聯度和產業協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的區域產業競爭將很可能是以產業鏈的強弱來抉擇。楊建國說,“‘一帶一路’建設,產業發展、產業合作是核心和關鍵,內陸產業園區要根據“一帶一路”區域發展重點,延鏈、補鏈、強鏈,夯實產業根基,從而實現內外產業互補合作效用最大化。”
目前,我國產業園區大部分正在經歷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楊建國說,時下處于互聯網經濟時代,產業園區要積極適應“互聯網+”思維,以“電”為媒,促進園區提質增效,推動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互聯化發展,用互聯網思維搶占發展先機,憑借技術帶動與創新引領占領產業發展制高點,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
“一帶一路”是機遇也是挑戰,楊建國認為,在新常態下,中西部產業園區必須準確把握全球經濟發展趨勢,走集聚創新之路才能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技術創新是引領,產業集聚是引擎,激發發展活力,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的同時,加快“走出去”,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參與國際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