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太原連續出臺了“關于太原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幾個重大問題”“太原市人民政府關于嚴厲查處違法建設的規定”“太原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鄉規劃管理的若干規定”,描繪了我太原未來幾年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的藍圖。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龍頭,是一座城市不敗的基礎。城市首先以規劃論輸贏,高水平規劃是建設新太原的根本前提。該文件高瞻遠矚地規劃了太原的未來:建設新城,疏解老城,保護古城;突出汾河概念,做好山水文章,構建以汾河為軸線的多中心、組團式、生態型格局,形成山、水、城、林、人和諧共融,歷史感、生態性、文化味并存的現代化都市氣派。
其中,城市規劃部分包括建立環狀快速交通體系、清潔能源供熱全覆蓋、南部新城建設、優化產業布局等;城市建設部分中提出,要“又好又快推進城市重點改造和建設項目,實現太原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目標”。重點建設改造項目包括道路建設、城中村改造、拆遷安置房建設等。城市管理部分中提出,在城市管理方面,要堅持規劃“一支筆”審批,全市所有建設項目,必須報市規劃局審批,最后報市長簽批;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調整修改規劃。該文件既著眼于當前,又著眼于長遠,將對我市未來規劃、建設、管理方面起到巨大的指導作用。
嚴厲查處違法建設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大法。然而,在城市實際建設開發過程中,城市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屢受挑戰。
開發商為了企業利潤最大化,通過各種渠道改變原規劃,于是,規劃中原有的綠地、幼兒園、中小學等基礎設施不見了,小區建筑不斷“長高長胖”。小區居民得不到綠地、教育、醫療、停車場等公共服務,直接導致了入學難、入園難、看病難、停車難等社會問題;開發商掙了大錢,最后政府不得不為其埋單,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重新征地建設配套設施,大多數情況下,由于沒有建設用地,入學難、入園難、看病難、停車難等社會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可以說,開發商的巨額回報正是建立在城市和城市里更多人喪失應有權益的基礎上的。據市規劃部門初步了解,我市國有土地上的違法建設達到了500萬平方米以上,農村集體土地上的違法建設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700萬平方米以上。
為了給未來的城市重點工程掃清障礙,規范城市開發秩序,建設美麗太原,春節假期剛過,我市就在市屬重要媒體發布“關于嚴厲查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緊急通告”,決定對全市在建項目進行執法大檢查,以聯動執法、多措并舉的高壓態勢,嚴肅查處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
“關于嚴厲查處違法建設的規定”是前幾個重要文件的細化。“規定”將違法建設即嚴厲查處的對象明確為“凡不符合城市規劃和鄉鎮村規劃,未取得或未按照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要求進行建設以及其他違反城市管理法規的建筑物、構筑物等設施”。查處效果要達到“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處理;處罰到位、拆除沒收到位、責任追究到位”。明確了國土、住建、規劃、城管、房管、工商、物價等各部門職責,要求各城區及開發區管委會建立聯動執法機制,直至查封施工現場、售房場所,強制拆除等。文件要求,相關單位不得為違法建設提供服務,包括不得為其刊登廣告,不得為其供水供電,不得為其提供預拌混凝土等,否則嚴肅追究責任。
“關于嚴厲查處違法建設的規定”為即將開始的聯合執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保障。據了解,市國土、規劃等部門正在緊鑼密鼓研究制定具體行動方案。
規范開發秩序
“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鄉規劃管理的若干規定”是上述“關于太原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幾個重大問題”規劃部分的進一步細化和深化,在基本原則、規劃編制管理、建設用地規劃管理、建筑規劃管理四個方面有重大創新。
在基本原則方面,提出了“堅持規劃管理的統一性、合理性、系統性和有效性,市區規劃范圍內的規劃由市城鄉規劃局統一審批”。這意味著,高新區、經濟區、民營區范圍內的工業用地,今后只能用于工業,不得改變用途進行房地產開發,開發區工業用地的投資強度、廠區布局、建筑形態必須由各規劃分局辦理規劃手續。住宅、商業等非工業用地報市規劃局統一審批。
規劃編制管理部分提出要“實現市區規劃全覆蓋”,并特別對城中村改造規劃提出了要求:“城中村作為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獨立于城市規劃之外,要納入城市統一規劃,連片改造,實現規劃的高標準、設計的高水平、建筑的高質量,改造后的城中村要成為城市的亮點。
開發區內城中村要整體搬遷,異地建設,這意味著目前的“就地改造”模式要退出。產業項目要根據產業特點及對城市的影響,按規劃在各類園區集中布局,不得隨意招商引資,引進不符合規劃的產業。
在建設用地管理方面明確提出,已出讓的土地,不得修改控規;連片改造,嚴禁小地塊零星開發;嚴格控制容積率,政策性住房容積率不得超過3.5;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建設,停止經濟適用房審批和建設;省、市屬國有企事業單位土地開發,由市國土局收儲公開拍賣,受益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任何單位和企業不得自行開發。
在建筑規劃管理方面,提出“優化城市整體空間形態,提升城市品質”,將城市規劃延伸到單體建筑,“單體建設設計方案要全面規劃審查,上報市政府。”“影響城市景觀的建筑,必須進行整改,不能整改的要拆除重建。”
為了實現城市利益的最大化,將城市化的陽光普照所有市民,幾個重要文件對公共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作出了硬性規定。不僅要求包括城中村改造在內的開發建設行為必須按國家標準配套建設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使用“四同步”,同時提出要“合理布局社會福利事業”,教育、醫療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要在規劃空間上合理布局,嚴格控制,確保用地規模。#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