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榜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到區域品牌價值83.53億元,從納入中歐互認地理標志到連續在國際大米節斬獲殊榮,蜚聲國際的肇源大米日前再獲注目。6月16日,大慶市農業標準化戰略重點項目——“肇源大米”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信息發布會在北京發布,300余人歷時一年編制完成的“地理標志產品 肇源大米”地方標準正式公布。

據此標準,肇源縣將實現水稻生產從選種、整地、育苗、管理、施肥、用藥、收獲,到大米產品加工、包裝、存儲、運輸、銷售的全過程可追溯,讓不同地塊種植出的“肇源大米”實現品質如一。與此同時,大慶市以肇源縣大米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為依托,正式吹響全市農業標準體系建設的沖鋒號。
肇源米香,得益于大自然恩賜。積溫高、水質好、土壤肥,陽光雨露、水土菁華的琴瑟相和,賦予了肇源大米非凡的自然品質。目前,肇源已建設成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50萬畝,年產水稻60萬噸、大米42萬噸,肇源大米多次斬獲黑龍江國際大米節銀獎,更是在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會上榮獲粳稻類金獎,入選首批中國100個受歐盟保護地理標志,“肇源大米”區域品牌價值達到了83.53億元。目前,肇源縣水田面積達到100萬畝,計劃到“十四五”期末,水稻面積計劃發展到120萬畝。
為加快水稻產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肇源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簽訂國家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建設協議,委托農科院對肇源大米全產業鏈標準體系進行制修。據肇源縣縣長寧利文介紹,該項工作由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等多家科技院校、市縣政府機構與企事業單位共同完成。300余人歷時一年參與標準修訂,數據采集范圍覆蓋肇源全域,包括日照、氣溫、降水、土壤、水源、環境、大氣等自然環境因素,編制內容覆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自然生態環境、種植栽培管理、特征要求、生產加工過程要求、檢測方法、檢驗規則、包裝與標簽、儲存與運輸、保質期、檔案管理等水稻全產業鏈生產關鍵技術環節。
通過《標準》的制定,實現了水稻生產從選種、整地、育苗、管理、施肥、用藥、收獲到大米產品加工、包裝、存儲、運輸、銷售的全過程可追溯,并完善了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和產品溯源體系,讓不同地塊種植出的“肇源大米”實現品質如一,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今年,肇源縣整合1萬畝水田,用于水稻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貫標示范引領,并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全面收集各個環節數據,持續優化標準體系。將通過3至5年的努力,構建出更加適合推廣的“肇源大米”標準綜合體,生產出更多生態、健康、安全的肇源大米。
中機院以研究和規劃為引領,以招商托管為支撐,從咨詢、規劃設計軟服務向開發運營領域邁進,形成多元化業務版塊。服務范圍涵蓋大數據、咨詢、規劃、招商運營及托管等5大類服務。
在招商服務中,本院提出“離岸招商、離岸孵化”的創新理論,通過以商招商、以資購商等多種招商形式推進工作,得到貴州省投資促進局、甘肅天水市政府、金鄉經濟開發區等40多個地方政府和30余家知名產業地產商的認可。經手項目霍爾果斯經開區伊寧園區產業鏈圖譜及招商策劃項目 /
普光經開區天然氣化工產業鏈招商圖譜項目 /
太原市產業鏈招商圖譜編制項目 /
鹽城400平方公里灘涂用地招商策劃項目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經濟開發區投資環境推介項目 /
貴州省生物醫藥產業鏈圖譜及招商地圖項目 /
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 /
孝南區的發展及產業轉型升級和招商策劃 /
貴州觀光生態農業產業規劃和招商策劃
...................................................
歡迎致電咨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