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作為實體經濟承載主體,是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近日,記者從成都市現代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獲悉,為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產業集聚發展需要,《成都市產業園區“園區優化強承載攻堅”行動方案》已印發。《行動方案》提出,將聚焦加快建設現代化專業化特色化產業園區,推動實現“特色立園”,推進生產服務優質、生活配套便利、生態環境優美,提升產業園區綜合承載能力。
“一園區 一規劃” 明確產業園區發展路徑
《行動方案》提出,將優化產業園區梯度布局體系。將以發展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園區整合納入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將以發展商務商貿、文化旅游、農業為主的園區設置為市級園區,構建“3+22+N”產業園區體系,印發《成都市產業園區清單》。
同時,劃定產業園區空間地理邊界,按照全市“3+22+N”產業園區體系布局,進一步優化調整全市產業園區空間地理布局,精準劃定產業園區空間邊界。此外,還將編制產業園區五年發展規劃,繪制產業圖譜,提出發展目標和實施路徑,實現“一園區、一規劃”。
值得一提的是,《行動方案》明確將建設產業園區信息管理系統,圍繞“四鏈”融合發展、“鎮園之寶”引培、招商引資促進、園區服務保障等核心工作,搭建一座通用數據底座,為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提質園區配套保障 滿足企業產業發展需要
打造高質量產業園區,需要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行動方案》在用地供給、能源保障、交通基礎設施、現代物流體系、信息基礎設施、住房保障、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園區風貌、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工作舉措。
用地供給方面,將優化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實現工業用地100%“標準地”出讓,開展存量低效工業用地清理整治行動,提高產業園區使用存量用地比重。
能源保障方面,建立重大產業項目能源建設保障服務工作機制,“一園一策”制定產業園區能源電力保障方案,加快推進電網項目建設,推廣多形式用能、節能舉措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提升能源保供、多能互補、錯峰用能水平。
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加快建設功能性、引領性、支撐性交通項目,提質產業園區公共交通服務,力爭實現城市新區、中心城區產業園區軌道交通全連通。
現代物流體系方面,構建以“國際航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為核心的立體開放通道網絡。加強出口運力保障,優化專業化物流服務,招引培育數智化物流供應鏈服務平臺。
信息基礎設施方面,深化以“5G+千兆寬帶”為代表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智慧園區”。
住房保障方面,加強產業園區人才安居服務,按需規劃布局建設人才公寓。加大產業園區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探索將閑置、低效利用的房屋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
教育資源方面,依托“校局地”共建機制,引導重點園區鏈上企業與市屬高職院校開展合作共建,推動市屬高職院校聯合在蓉本科院校、優質企業打造產教融合實踐中心。
醫療資源方面,針對性配置多層次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加快推進多個醫療資源項目建設,開展急救知識培訓,設立園區“中醫角”。
園區風貌方面,推進園區綠道、“小微綠地”“金角銀邊”場景建設,加強與園區周邊各級綠道的連通,構建園區綠地景觀生態系統。
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推進園區內部道路、給排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開展產業園區減污降碳環境綜合治理,建設一批“無廢工廠”“無廢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