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建成3個特色固廢園區,投產煤矸石綜合利用企業86家、粉煤灰綜合利用企業73家、脫硫石膏綜合利用企業11家,產品拓展到7大領域、200多個品種。”12月2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系列主題第二十四場新聞發布會,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秀玲介紹朔州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情況。
近年來,朔州年均生產原煤2億噸以上、發電620億度以上,年均產生煤矸石3300多萬噸、粉煤灰1000多萬噸、脫硫石膏130多萬噸,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迫切需要發展綜合利用產業,消納工業固廢。
作為工信部確定的全國首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朔州連續舉辦11屆國際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大會,建成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省新型功能炭材料工程技術中心、晉坤雙碳產業研究院,為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目前,全市建成3個特色固廢園區,投產煤矸石綜合利用企業86家、粉煤灰綜合利用企業73家、脫硫石膏綜合利用企業11家,產品拓展到7大領域、200多個品種,形成煤矸石發電、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綜合利用和脫硫石膏綜合利用四大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集群,走出了“煤電固廢—資源化再利用—新型材料”的產業化發展路徑,年均消納煤矸石2100多萬噸、粉煤灰1000多萬噸、脫硫石膏130多萬噸,固廢綜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不足40%提高到73%,但距全部消納當年新增固廢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下一步,朔州市將堅持源頭減量、資源利用、綠色發展,以技術創新為先導,拓展產品種類,拓寬市場銷路,提升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化利用水平,爭取到“十四五”末當年新增工業固廢全部消納。
一是強化技術創新。借助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大會平臺,發揮山西工學院、朔州陶瓷職業技術學院產學研作用,以朔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晉北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研發中心、晉坤雙碳產業研究院為依托,探索建立多模式產業創新聯盟,開展固廢綜合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廣應用。
二是強化政策支撐。優化產業布局,結合實際出臺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加強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標準體系建設,構建良好產業生態。
三是強化龍頭帶動。發揮晉坤礦產品公司等龍頭企業作用,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改造提升傳統固廢綜合利用產業,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上下游產業緊密銜接的產品鏈,提升行業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