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全省各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帶動和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可以說,科技型企業是最具活力、最具潛力、最具成長性的創新群體。近年來,陜西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以“三項改革”放大秦創原效能、制定科技型企業倍增計劃、實施“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出臺創新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梯度的培育體系一系列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培育科技型企業的合力,實現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量質”雙升。2023 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增長37%,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33%,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上市科技企業7家,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日益顯現,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同時要看到,當前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但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因素還大量存在,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相關論述,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在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兩會上,省委、省政府對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進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全面加強產業創新集群和產業生態建設,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奮力開創陜西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發揮好協同創新平臺作用。創新是第一動力,協同是激發動力的重要催化劑。當前,科技創新呈現集聚化、融合化、協同化發展趨勢,創新資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創新平臺匯聚。要加快西安“雙中心”建設,發揮秦創原總平臺、“三項改革”點火器作用,不斷增強創新策源和成果轉化能力,更好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集聚的良性循環。
大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聚焦光子、氫能、無人機、低空經濟、空天動力、商業航天等重點領域,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要強化工作推進,切實發揮“鏈長+鏈主”作用,完善聯席調度、信息通報、考核評價等機制,為重點產業鏈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改革開放。新質生產力基于又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要推動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要加快完善科技管理機制,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要強化政策支持,強化企業用地、用能、人才、金融等要素保障,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實現創新型企業成群涌現、裂變成長。
強化人才支撐。創新人才猶如優秀種子,要大力培養。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要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陜西作為全國重要的科研基地、高等教育基地,要發揮科教資源豐富等優勢,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激發各類生產要素活力,塑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良好生態。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讓我們立足陜西科技優勢,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 從而在高質量發展中贏得先機、贏得優勢,不斷以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奮力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