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9日,國家發改委“建言‘十三五’”微信公眾平臺正式開通。發改委表示,將通過該平臺邀請公眾參與國家“十三五”規劃編制,關于“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最新動態也會通過該平臺發布。
自今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召開全國“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標志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啟動以來,“十三五”規劃編制成為國家和地方本年度的重要工作。
進入6月份以來,地方正式開始了大規模的“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據粗略統計,僅僅6月1日之后,就有西藏、江西、山西、甘肅等省份召開正式會議,宣布啟動“十三五”規劃編制。而在此前的4月到6月,共有湖北、湖南、江蘇、浙江、上海等十幾個省份陸續啟動該項工作。截至目前,只有黑龍江、吉林、內蒙等少數省份未公布該項工作進程。
“(地方‘十三五’規劃),轉型變得更加迫切。追求數量的時代已經過去,要追求質量,提升質量反映在創新和民生上,老百姓能從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資源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環境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這些都是非常緊迫的任務,原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左學金如是指出。
國家、地方同步進行
“根據國家要求,“十二五”結束前肯定要出來。”一名參與地方“十三五”規劃編制前期工作的專家表示,而目前具體到各省進展的細節不同,但基本上還都是處于前期思路研究階段。
“思路通過了才是規劃建議,然后是正式的規劃編制,一般來說要到今年年底才正式開始編制規劃。”安徽發改委安徽經濟研究院專家徐振宇表示。
而根據以往一般性節奏,國家級和省一級的規劃是同步進行的,國家的規劃要早一點出臺,預計到2015年底到2016年初,各省的“十三五”規劃將陸續出臺。
在此前國家發改委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介紹稱今年的“十三五”規劃工作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做深做實前期研究;二是起草形成《基本思路》;三是啟動相關規劃編制工作;四是積極推進規劃立法工作,這與各省目前的工作進程是基本一致的。
專家認為,從今年開始到2015年,“十三五”的研究編制將各有側重。今年主要側重重大問題的調研和研究,梳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明年全面展開各領域任務的前期研究,制訂方案;2015年則主要是編制規劃,形成最終文本。
6月6日,江西省發改委召開全省“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啟動和部署“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江西省對于其今年關于此項工作的重點安排提出以下幾點,一是抓緊制定規劃編制工作方案,二是抓緊提出納入國家和全省規劃的重點內容,三是抓緊開展重大課題調研,四是抓緊建立健全專家咨詢和社會參與機制,五是抓好規劃編制的組織和經費保障。由此可見,江西今年將基本圍繞規劃編制的保障問題和框架問題開展工作。
就在兩天前,中部省份的山西也正式召開會議,宣布啟動“十三五”規劃編制,并同時公布了27個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向各界提出研究要求。同為中部的湖南、湖北、安徽三省則是在5月份就開始了這項工作。
東部地區省份的“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則啟動得更早,上海、山東等省更是在4月份國家“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之后就立即啟動了本省(市)的規劃編制工作。
浙江省發改委主任謝力群在5月20日的規劃編制啟動會議上介紹,今年浙江“十三五”規劃工作重點包括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制定體系目錄、謀劃重大建設項目這四個方面。
據了解,浙江將分兩批組織開展“十三五”規劃前期課題研究工作。第一批是委托和選聘課題,第二批是省發改委和省委政研室組織開展省級部門“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多個省份參與“十三五”規劃的研究部門也表示,這是目前大多數省份對前期研究工作的主要思路。
目標定調和思路變遷
“不管是國家的還是地方的‘十三五’規劃,首先都是對規劃年限內發展思路,特別是發展目標,還有發展模式的一個確定。”地方參與規劃編制的專家認為,到2020年各地要實現怎樣的發展預期目標,這對于目前地方正在開展的前期研究工作來說,是一個技術性的命題。
專家認為,顯著調低GDP增速這個核心經濟指標,將給“十三五”規劃帶來完全不同的背景。
湖南省在其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選題中就提出要:重點研究湖南“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指標體系和目標值測算,并對2025年的目標進行展望。
在該省的國民經濟“十二五”規劃中,對這一目標的設定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力爭到2015年達到2.5萬億元,而根據現有數據,湖南在2013年就已接近這一目標,2014年完成這一目標沒有懸念。
“十三五”期間,國內外形勢將發生更為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如今值“十二五”期末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讓一些省份感受到壓力。中西部省份黨委和政府換屆時,都提出要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在經濟下行趨勢下,“十三五”規劃將面臨實現2020年任務目標的壓力。
在山西省近期公布的“十三五”重大研究選題中,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思路研究和規劃指標體系及指標預測研究也成為排在前列的重點課題。
除對于發展環境、發展目標的研究外,地方“十三五”規劃前期選題釋放出的訊號還有,中西部省份對于新型城鎮化、區域發展戰略、產業結構調整等傳統命題普遍關注度較高,東部省份則側重關注自身轉型和創新能力建設。
在湖北省公布的前期重大課題目錄中,推進產業轉型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成為重點。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作為中部地區省份,湖北在“十三五”期間應帶頭進行科教創新和綠色發展。“湖北省的科教實力很強,走在全國前列,可以發揮這一方面的帶動作用。”他這樣說。
葉青還建議,對于“十二五”規劃中沒有著重強調的生態問題,應成為各地“十三五”規劃的一個重點,地方應該有這樣的思路轉變。
上海市于6月9日公布了其“十三五”前期研究第一批重大課題,關于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中心)目標的重點和難點成為研究重點,也將是上海“十三五”規劃的重點。
左學金認為,“十三五”期間上海要發展好,關鍵還是靠改革、靠人才。“要想留住人才,許多領域還是需要改革的。”他說。此前曾任上海市委書記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曾提出這樣的疑問,上海為什么留不住馬云?上海“十三五”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上海如何才能留住當年像馬云那樣的年輕人才?
“此外,上海在“十二五”就提出創新驅動,創新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過程是個長期的過程,“十三五”這方面還要繼續。”左學金說。
對于“十三五”規劃,各省還有一些各自針對性的研究。如山西的綜合能源基地戰略和承接產業轉移;浙江的海洋經濟發展和金融業與實體經濟聯動發展思路;湖南的長株潭城市群現代化等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