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國鄉村事業發展取得重要進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推動農村產業發展是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支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等工作作為重要任務”。
近年來,我國鄉村產業功能不斷拓展,鄉村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為進一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基礎。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發展壯大鄉村產業仍存在較多現實挑戰亟須克服。
一是鄉村產業經濟各地差異化較大,整體發展偏弱。從產業結構來看,絕大多數鄉村產業形式單一、產業基礎薄弱,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仍偏低。且村域特色農產品或品牌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大多農產品的利潤空間有限,難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力以及帶動村集體經濟增長能力較弱。
二是從產業規模來看,鄉村企業仍小而分散。當前我國大多鄉村仍遵循傳統的經營模式,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及富農強農。“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化農業企業經營模式尚未普及,鄉村集體經濟整體產業規模偏小,且單一。
三是從發展機制來看,鄉村產業長效助推機制不成熟。大多數鄉村產業發展缺乏長遠規劃,產業發展方向不明確;且政府、龍頭企業及社會各界力量的溝通有限,造成其優勢發揮不充分,難以形成產業發展的長效助推機制。
同時,要深刻領悟發展鄉村產業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要從政治高度來系統、全面推進工作。鄉村全面振興要加強產業融合發展,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的部署要求,聚焦到把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
第一,聚焦難題謀發展促產業富民。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產業振興,將推動產業發展的工作與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聯系起來,以產業的持續壯大,增強當地的經濟實力和活力,整體提升相對貧困地區的發展水平。要持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特別是要進一步發揮當地產業的作用,推動扶貧產業向特色產業轉變,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第二,結合實際突出鄉村優勢產業。要深入基層加大調研力度,對鄉村發展產業的發展現狀、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和存在困難要進行深入的研判,結合實際推進產業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不搞形式主義和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創新思路,立足鄉村資源優勢,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著力延伸產業鏈條,推動鄉村特色產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標準化生產,打響鄉村“優質品種示范基地”“優質農產品重要生產基地”等優勢名片,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第三,注重規劃引領整合產業發展資源。要將加強鄉村規劃建設被放在了首位,鄉村規劃要加強縣域統籌,完善鄉鎮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逐步完善“鎮村布局規劃+村莊規劃”鄉村地區規劃體系。以鄉鎮規劃為基礎,準確把握所處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特征、新發展階段要求,抓好產業體系建設。對標城鄉發展規劃統一做好鄉村產業規劃,并保持長期性、穩定性及可預見性,統籌好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空間、城鄉人居等資源,做好產城融合。
第四,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要緊緊圍繞鄉村“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按照“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早落實”的原則,結合實際精心謀劃鄉村產業發展項目,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挖掘鄉村特色文化內涵,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瞄準科技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打造鄉村高精尖產業板塊,走出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作者:祁治軍(中國政法大學律師學研究中心)?丁華磊(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