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記者從甘肅省農業農村(鄉村振興)局長會議上了解到,今年甘肅省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系統將以“千萬工程”為引領,集中力量推動“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重點任務落實,著力夯基礎、穩產能、提效益、增動力,全面打好隴原鄉村振興漂亮仗,確保全省一產增加值增長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以上。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突出守底線。重點在四個方面持續夯實打牢防止返貧的基礎。完善落實監測幫扶機制、持續提升保障水平、集中扶持重點區域、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突出增動力,聚焦產業就業這兩個關鍵,產業幫扶上突出基礎設施、全鏈開發,就業幫扶上突出穩定崗位、提高質量,更多用發展的辦法把脫貧成果鞏固住、拓展好,再往前走。持續推進幫扶產業“四個一批”分類發展,深化經營性幫扶項目聯農帶農工作,建立完善聯農帶農“兩本臺賬”,力爭覆蓋65%以上監測對象,帶動脫貧戶140萬戶以上。持續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配合人社部門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確保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穩定在190萬人以上。深入開展“雨露計劃+”就業幫扶行動,為脫貧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提供優質就業崗位。評選認定一批鄉村工匠和工匠名師,推動279個鄉村工匠重點扶持項目落地。持續落實金融幫扶支持政策。繼續加大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投放力度,做到應貸盡貸,力爭2024年全省投放量突破50億元。突出促振興。在牢牢守住底線的基礎上,多在拓展上做文章,讓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不掉隊、趕上來。
全力以赴再奪糧食豐收
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質保量完成糧食面積4000萬畝以上、產量1250萬噸以上的硬任務。
糧食生產要堅持兩手發力。以大面積單產提升為突破口,落實兩年三茬面積300萬畝,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1500萬畝、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技術500萬畝,圍繞玉米、小麥、油菜等糧油作物,創建14個單產提升整建制示范縣和5個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縣。支持規模經營主體集成密植栽培、水肥一體等多種管用措施,創建一批單產提升千畝、萬畝糧食生產示范基地,力爭基地平均產量提升10%以上。實施大豆規模主體增產行動,落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35萬畝,在隴南“徽成盆地”繼續加大復種輪作大豆。在祁連山沿山區域有條件的地方擴大春油菜面積,確保油料面積達到408萬畝;農田建設要聚焦標準質量。年前,145萬畝國債項目任務資金已全部落實到縣,重點支持石羊河流域、河西及沿黃灌區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和中部實施引水上山,相關市縣要加快工作進度,3月必須全面開工,春播前完成40%以上的建設任務。“菜籃子”供給要突出優化產能。奶業重點市縣要搶抓市場重新洗牌的機遇,支持本土乳企渡過難關,招引新的優強乳企,放大優質飼草基地優勢,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推動奶產量進入全國前十。啟動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重點支持老舊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改造升級,今年新建設施農業6萬畝、改造提升3萬畝;防災減災要注重強基提能。2024年春季,全省大部氣溫偏高0.51℃-1℃;河西中部降水偏少,局地旱災和階段性低溫凍害發生可能性大,各地要樹牢“防重于救”理念,以工作的主動性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的不確定性。
強力推進產業提質增效
全省特色產業提質增效“1+6”方案(1個總體方案,牛羊菜果薯藥6個分產業方案),明確到2025年實現“1024”目標,即打造10個百億元產業大縣,果、薯2個500億元左右和牛、羊、菜、藥4個千億元產業。省農業農村廳將堅持“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以鮮明的激勵導向和差異化獎補機制,推動產業競相發展。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拿出硬招實招,推動今年菜果薯藥面積增加到3000萬畝,產量分別增加2%、7%、3%、3%,牛羊存欄分別增長5%、7%,出欄分別增長8%、12%,“六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900億元以上。
全面加快產業鏈建設
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是破解發展難題、加快轉型升級、增強發展活力的關鍵舉措,去年已取得明顯成效,今年要再加把勁,工作更細、更實、更到位。新簽約項目和在建續建項目年內累計到位資金達到700億元,確保完成較上年增長20%的目標,其中新增轉規農產品加工企業50個,培育營收高于1000萬元農產品加工企業100個。強力推進品牌建設。深入實施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三品一標”行動,爭取全省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總量達到2400個以上。培優創響區域公用品牌,重點支持培育一批“大而優”的大宗農產品品牌,力爭新入選農業農村部品牌精品培育計劃5個以上,分產業打造1-2個在全國立得住、叫得響的頭部企業商標品牌。持續開展多層次宣傳推介和產銷對接,“甘味”品牌企業銷售額達到290億元以上。
找準落點推進鄉村建設
重點要從農民最迫切的現實需要入手,圍繞“和美鄉村”創建行動和“八改”工程,謀劃實施一些普及普惠、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的關鍵要事,真正讓群眾可感可及、滿意認同。
全面開展“和美鄉村”創建。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目標,突出村莊美、產業興、治理好、鄉風和、百姓富、集體強6項內容,分區分類、因地制宜開展創建,今年再創建100個左右省級“和美鄉村”和500個左右鄉村建設省級示范村。深入推進“八改”工程。對省農業農村廳主抓的改廚、改廁兩項任務,要制定年度實施方案,總結推廣一批適應農村實際、成本適中、群眾滿意的“改廚”技術模式,引導群眾建設安全、干凈、衛生、明亮的農村清潔廚房。搶抓國家改廁獎補的政策機遇,爭取實施改廁20萬戶以上,加強技術服務、督促指導、抽查檢驗,進一步提升農村改廁質量,提高群眾滿意度。推動改路、改水、改房、改電、改氣、改院等工作落實落地。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組織群眾搞好房前屋后和庭院衛生,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繼續抓好“耕耘者”振興計劃鄉村治理骨干培訓和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用好村規民約制修訂這個抓手,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厚葬薄養、封建迷信、賭博等不良風氣,厚植新風正氣,推進農村移風易俗。
集中力量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落實“強科技”行動部署,突出應用導向,加快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科技支撐力和貢獻率。
種業振興要有實質進展,持續培育種業企業創新聯合體,構建商業化高效育種體系,加快育種前沿技術應用,力爭用兩年時間選育突破性玉米新品種8-10個、抗旱抗病加工專用型馬鈴薯新品種5-8個。農機研發要有明顯突破,實施農機裝備研發應用一體化試點和補短板行動,研制農機裝備37種,力爭玉米去雄機、種薯切塊機、當歸移栽機熟化定型,馬鈴薯聯合收獲機、高性能精量播種機、草方格壓草機批量生產。建設丘陵山區農機裝備技術集成推廣應用基地70個、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和強主體強裝備“雙強”行動試點30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8.7%。農業節水要有實際行動,堅持“以水定地、以水定產”,工程節水、農藝節水與管理節水相結合,水資源嚴重短缺和地下水超采區嚴禁大水漫灌、嚴禁種植高耗水作物。力爭通過3年努力實現“1520”目標,即推廣覆膜灌溉和高效節水灌溉技術15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技術2000萬畝,并在旱作區發展“引水上山”水肥一體化高標準梯田10萬畝、集雨水窖補灌6萬畝。綠色發展要有更大成效,深入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抓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建設一批生態循環農業生產基地。深化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開展地膜聯合監管“百日攻堅”行動,推動全省廢舊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5%以上,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54%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2%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9%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1.5%以上,農業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積極穩妥深化農村改革
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強化合作社服務帶動能力建設,“五有”合作社占比達到63%以上,聯結小農戶占比超過40%。深入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新培育發展家庭農場5000家以上,總數達到7萬家以上。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整省試點,全省農業生產托管面積達到3500萬畝次以上。持續推進二輪延包試點,今年實現2025年到期的34個縣區試點全覆蓋。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計劃,探索多樣化發展路徑,力爭年底村均收入穩定在20萬元以上、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00%。同時,全力抓好農業安全生產,落細落實防范應對措施,盡最大可能降低風險,為農業農村發展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