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稻、兩季蝦,湖北省國營后湖農場是蝦稻共作的發源地之一。近年來,后湖農場著力推動蝦稻產業鏈式擴張、融合集群發展,特色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大幅提升。2022年,后湖農場實現生產總值29.23億元,同比增長29.2%,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0155元,較2020年增加10180元。
為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后湖農場創新推進土地集并。農場連續實施五輪“兩田制”改革,并在2019年創造性推出生產隊流轉身份田的辦法,即由生產隊按每畝每年700元承攬職工群眾的身份田,再由分場以750元每畝的底價進行發包。農場借勢“化兩田為一田”,加速了土地流轉進程,推動了招商項目落地。目前,農場土地集并面積達4.3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0%。2022年,農場建成17大板塊基地,水稻種植面積較2020年增加4197畝,糧食產量增加2728.05噸。
為做大做強蝦稻產業,后湖農場持續引進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例如,引進潛江市蝦鄉稻公司,開展蝦稻共作模式技術攻關,推廣“蝦稻1號”新品種,發展訂單農業20560畝;舉辦技術培訓,帶動小龍蝦養殖畝收入從700多元躍升到6000元;與中國科學院水生所、華中農業大學等院校的專家教授建立聯系,建成桂建芳院士工作站,設立“科技小院”,向立體種養要效益,向水下養殖要效益,已衍生發展出蝦—稻—鴨、蝦—稻—蛙、蝦—稻—鱔等10余種種養模式。
2016年,后湖農場招商引進本地電商企業潛網集團,大大拓展了銷售渠道,潛江小龍蝦暢銷國內外600多個大中城市,年交易額從最初的3億元,到2022年達116億元。2019年,后湖農場啟動蝦谷小鎮建設。目前,后湖農場及其周邊已形成集種養、繁育、飼料、交易、動保、加工出口、餐飲美食、節會文化于一體的蝦稻產業鏈,聚集了全國最大鮮活小龍蝦交易中心、3家產值過億的冷凍小龍蝦加工企業、2家年產18萬噸的小龍蝦飼料生產企業、2家日加工能力達5萬噸的大米加工企業、1家年產5000噸小龍蝦投入品生產企業等規上、限額以上貿易企業77家。蝦稻產業還催生了農旅融合發展。2022年,后湖農場以莫嶺村“共同締造”試點活動為契機,共建“全景區鄉村、開放式商區”,莫嶺村注冊民宿61家,已正式營業12家,每家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
近年來,后湖農場蝦稻產業的影響力持續擴大,每年都有上百萬人前來考察學習;農場開展蝦稻種養殖技術、電子商務、小龍蝦烹飪等培訓總計4萬余人次。農場還組織160多名種田能手赴仙桃、天門、沙洋等地集中租賃土地,從事蝦稻共作近3萬畝。
為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后湖農場引進湖北千兆萬維數字產業園項目,引入31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培育、孵化網紅經濟,推動農產品從“產供銷”向“銷供產”轉變,不斷提升發展活力。
目前,后湖農場在產業發展上呈現“強、美、富、樂、活”的態勢,城鎮化率達59.05%,成為具有城市味道的美麗農場。下一步,農場將以“升級、集成、貫通”的思路,挖掘釋放數字經濟和農場企業化改革潛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建設新時代國有現代化農墾強場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