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永泰縣希安油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盧玉勝向家鄉同安鎮西安村捐贈了1500畝油茶園,平均每戶1畝。
“我自己原來有3100畝油茶園,我們把這1500畝和我剩下的那一半結合,成立了福仙山農林發展有限公司,這是西安村全民股份制的合作公司,以后所有賺的錢村民都有份。”盧玉勝說。
“這是一種責任。”盧玉勝表示,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自己需要更好地發揮帶動作用,以這樣的方式解決“投資入股不知道發展什么產業”“產業發展資金不夠”等問題,可以讓推進鄉村振興的行動更接“地氣”。
同時,盧玉勝也看到了發展油茶的“前景”——根據國家《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全國油茶種植面積將從目前的7000萬畝,擴大到9000萬畝。“茶油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中非常好的一種,其種植甚至事關國家糧食安全,這是我的‘底氣’所在。”盧玉勝說,后續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通過企業運作方式,帶動油茶進一步發展,推進茶旅特色小鎮建設,以及如何提高每畝油茶產量,這些都離不開氣象與產業深度融合。
“我們這兒臺風比較多,油茶開花的時候最怕刮臺風,采摘的時候最怕下大雨。每次重大災害天氣來臨前,氣象與相關部門的及時提醒,對降低損失非常關鍵。”盧玉勝介紹,從產業防災減災的角度看,一般提前一周針對性提醒種植戶和村兩委,防災的效果比較好。另外,做好不同致災天氣下油茶產業應采取的防御措施研究,在災害性天氣來臨前精準科學地提出對策,幫助百姓做好防護,也非常關鍵。
“由于防護的費用也不低,精準的天氣預報和針對性的精細服務更加重要。”盧玉勝說。
除了油茶產業發展,從茶旅結合的角度,村里正在考慮如何通過特色小鎮建設,打造成網紅打卡、導游直播的熱點區域,建設森林步道、景觀臺等,實現可“油”可玩可休閑。近些年油茶合作社的探索,也帶動了村里中草藥、李梅種植和高山羊、淡水魚養殖等8個產業合作社創建,共同推進鄉村振興。這些,也都與天氣密切關聯。
針對這種情況,永泰縣氣象局將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新型農業主體名單納入氣象預警信息平臺,及時發布氣象預警信息,每年針對油茶采摘期開展直通式服務,到部分鄉鎮給農戶提供天氣預報和氣象災害防御指南等服務材料,針對水稻和蔬菜在春耕春播期、夏收夏種期和秋收秋種期的關鍵農時,開展農業氣象服務。近期,縣氣象局還圍繞生態旅游,開展了梅花花期預報和觀星云海云霧等景觀預報服務。
當然,除了天氣,鄉村振興也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包括如何出臺政策、鼓勵更多人才來鄉村施展才干,還有如何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以及對油茶等產業發展進一步支持等,這些也都是盧玉勝今年關注的話題。他也為此提出議案建議,并尋求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