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縣南橘北茶兩大特色主導產業具有地理優勢、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政策優勢,做大做穩做強兩大特色主導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
2018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石門縣需選準特色主導產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1南橘北茶產業布局的地理優勢和生產優勢
石門縣位于湖南省北部邊陲、湖南屋脊壺瓶山南麓回暖地帶,屬于中亞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冬暖夏涼,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7℃,極端低溫-5?6℃,極端高溫39℃;年平均無霜期282d,年降水量1540mm,年日照時數1646?9h,10℃以上有效積溫5510?5℃,且晝夜溫差大。境內河徑流條件良好,水資源豐富;氣候宜人,地域小氣候明顯。中部以南溫潤多濕的氣候條件使石門柑橘具有果大、色艷、皮薄、味甜而富有香氣的特點,特別適宜發展柑橘鮮食品種,是全國著名的柑橘生產優勢區域;中北部高山常年云霧繚繞,特別適合茶樹生長,是中國名茶之鄉。發展農業產業具有良好生態優勢,已形成南橘北茶的產業布局。20世紀90年代,政府引導農村產業結構大調整,柑橘、茶葉已發展成為兩大農業支柱產業,在全國占據顯著地位,有“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中國果品二十強縣”“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禪之鄉”等多項美譽,是“全國綠茶出口基地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國家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示范區”。
目前,石門柑橘種植面積約29333hm2,年產量已達40萬噸以上,年產值10億元以上;業已形成果品生產、果實采后商品化處理、果品貯藏加工等完整的產業鏈條。截止2017年底,共有采后商品化處理生產線93條,處理能力達每小時700t以上;柑橘塑料包裝生產廠25家,年生產柑橘塑料周轉筐和普通塑料筐包裝3000萬只;柑橘果品加工企業1家,湖南盛節節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片片橘、粒粒爽等柑橘罐頭2萬噸?,F有石門金湘源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盛節節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楊氏鮮果有限公司、石門敦成農產品有限公司、石門縣秀坪園藝場等骨干龍頭企業,以及社員總數2?5萬人的柑橘專業合作社121家(其中,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個)。2017年度三產融合總產值11億元,預計2020年三產融合總產值18億元。
全縣茶葉主產區包括南北鎮、東山峰管理區、壺瓶山鎮、所街鄉、羅坪鄉、雁池鄉、磨市鎮、三圣鄉、子良鎮、太平鎮、維新鎮等11個鄉鎮、區,白云山國有林場、大同山國有林場等2個國有農、林場,涉茶就業人員近20萬人。種茶面積較大的有南北鎮、東山峰管理區、壺瓶山鎮、所街鄉、羅坪鄉、雁池鄉等5個,屬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縣茶園總面積11000hm2,占全省茶葉面積的7?9%,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達到5000hm2;年產干茶1?8萬噸,占全省總產量的9?1%,年產值5?3億元,綜合產值超10億元。石門縣已有3家茶葉企業獲得自主出口權,石門茶葉占全省出口市場份額的5%,有機茶出口占全省份額的20%。
2南橘北茶特色主導產業形成的沿革
早在1998年,中共石門縣委八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強農業支柱產業建設的決定》,將柑橘產業列為縣域農村兩大種植支柱產業之一。從2005年開始,全縣開始推進柑橘標準化生產,制定、出臺了DB430728/001-2005《無公害食品石門柑橘》產品質量標準、DB439726/T002-2005《無公害食品石門柑橘栽培即是操作規程》兩個石門縣地方標準。
石門縣是農業部確定的出口綠茶優勢區域,
《湖南省關于全面推進茶葉產業提質升級的意見》(湘政發[2013]26號文件)、《湖南省茶葉產業發展規劃》(湘政辦發[2014]6號文件)把石門縣列為茶葉出口基地縣、U型優質綠茶帶之首。2007年縣政府出臺了《石門縣加快發展茶產業的決定》。2014年,石門縣委、縣政府制定了《石門縣關于推進茶葉產業提質升級的意見》,茶葉產業已成為生態立縣的重點支柱產業。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指導意見》,為農業、農村發展指明了道路。柑橘、茶葉是兼具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特色產業,產業鏈條有延展的空間,有利于實現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對石門縣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石門縣柑橘產業產學研合作基礎好。多年來,縣柑橘辦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農科院園藝所及中國柑橘改良中心長沙分中心等農業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中國茶科所、湖南省茶科所、湖南農業大學等派12名專家擔任石門縣茶葉科技特派員,技術力量強。柑橘專業技術人員32人,其中高級農藝師4人,農藝師16人,各專業園藝場和主產鄉鎮、村均有大批多年從事柑橘生產的熟練工人;茶葉專業技術人員238人,其中獲得高(中)級農藝師、評茶師、制茶師122人,從業20年以上的本土專家300多人。2016年,全縣舉辦大型柑橘和茶葉技術培訓會50余場,小型培訓會近300場,輪訓技術骨干和橘農、茶農5萬余人次。
石門縣在發展柑橘、茶葉產業中,非常重視打造品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石門柑橘”2010年成為湖南著名商標,多次榮獲國家、省級優質柑橘評比金獎,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命名為“中華名果”,并獲得了“中國地理證明商標”和“湖南省著名商標”。自2001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十八屆中國(湖南石門)柑橘節。
2002年以來,石門縣已連續舉辦十七屆“茶禪之春”“請喝一碗石門茶”等茶文化活動。2007年,由縣茶葉協會注冊的“石門銀峰”地理標志產品,成為全縣公共品牌,“石門銀峰”和“東山秀峰”入選湖南“十大名茶”。“石門銀峰”先后68次在國內外茶葉評比中獲得金獎,2010年被評為湖南?。磦€公共地方品牌,2012年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茶葉最具發展力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中有4個湖南著名商標、3個湖南名牌產品、6個知名商標。
3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振興鄉村的建議
筆者認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展特色主導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是石門縣鄉村振興唯一可行之路。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3.1培育新型主體,穩定產業基礎
以“南橘北茶”產業布局為基礎,發展一批柑橘、茶葉專業合作社、大戶,培育特色產業生產體系。需要在土地流轉方面出臺切實可行的激勵政策,促進規?;洜I,為特色產業現代化打基礎。
3.2加快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條
鼓勵、發展一批柑橘、茶葉精加工企業,培育特色產業加工營銷體系。要拓寬融資渠道,在財政上向柑橘、茶葉加工環節傾斜,加快柑橘產業的升級,使柑橘、茶葉產業增效、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物資生活水平。
3.3倡導新農耕文化,豐富鄉村文明
以石門縣打造全國全域旅游示范縣建設為契機,以柑橘節、茶文化活動為重頭戲,開展柑橘、茶葉鄉村特色旅游,倡導、保護健康的鄉村本土文明,豐富農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