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農業強省目標,而實現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要充分發揮金融“活水”的資源配置作用,牢牢把握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著力點,為河南省鄉村產業振興夯實資金保障基礎。
聚焦國家糧食安全,做好糧食提質增量金融服務
糧食穩則天下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首要任務就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糧食生產提質增量。做好糧食提質增量的金融服務,要大力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大中型水利工程和相關配套項目建設、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等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夯實基礎。要大力支持農業科技研發及應用,創新符合農業科技特點的融資工具和擔保方式,加大對良種培育、生物工程、高端農機制造等農業高科技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斷提升糧食生產的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水平,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供給穩定。要大力支持糧食倉儲流通體系建設,探索制定適合糧食企業運營特點的貸款條件和考核機制,圍繞糧食收購、倉儲、加工、流通等環節,加大對優質骨干糧食企業的信貸支持,滿足其“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經營的金融需求。
聚焦產業優化升級,做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金融服務
做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金融服務,要支持構建高效完整的農業產業鏈條,圍繞農業產業鏈上、中、下游融資需求,探索專項信貸、保險產品及服務新模式,使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環節鏈接成一個有機整體,促進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要促進“農業+”互聯網、文化、教育、旅游、康養、餐飲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差異化金融產品體系,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加快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加大對智慧農業、數字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會展農業等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斷挖掘農業多種功能。要積極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信貸資源配置的協調作用和引導作用,吸引城市或農村本身的信貸資源向農村流動或留存,鼓勵工商資本和先進技術進入農村,變過去要素由農村向城市的單方向轉移調整為城鄉之間要素的“雙向流動”,打破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障礙,實現城鄉要素的合理配置,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奠定基礎。
聚焦特色優勢農業,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金融服務
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的金融服務,要支持構建現代特色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農業經營體系。要建立分層分類的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支持體系,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的經營特點,在貸款期限、利率、額度、還款方式、業務流程等方面積極創新,適當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手續,拓寬有效擔保抵押物范圍,探索將大型農機具、土地附屬設施、土地承包經營權、存貨、現金流、應收賬款、大額訂單等納入抵押或質押范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服務。要大力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核心,依托企業與上下游簽訂的購銷、服務協議等,積極支持整個產業鏈條,健全“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專業大戶”“企業+家庭農場”等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生產體系,依托龍頭企業提高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可得性。
聚焦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做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金融服務
推動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是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前提基礎。做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金融服務,要支持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配合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相關部署,加快推動確權登記頒證、價值評估、交易流轉、處置變現等配套機制建設,探索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業務等,對利用閑置宅基地和民房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的項目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要支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引導鼓勵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入股參與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大對私人定制、會展農業、農業眾籌、共享農莊、田園綜合體等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創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資產股份等多種抵押模式,促進農村土地資產和金融資源的有機銜接。要加強農村金融風險管理,創新金融風險分擔模式,立足農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特點,健全信貸擔保機制和農業保險機制,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結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探索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征信體系平臺建設,全面建立激勵機制和失信約束機制。(作者:河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