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泰安市岱岳區道朗鎮北張村這座美麗的村莊成為網友們爭相“打卡”的網紅地。其實,北張村只是眾多鄉村在推進振興戰略過程中的一個縮影。日前,“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全國主流媒體踐行“四力”活動來到山東。鄉村振興,最先依靠的便是產業振興,人才、文化、生態、組織,這些均缺一不可。如今,通過這五方面的持續發力,一幅幅鄉村美景圖正在齊魯大地上徐徐展開。
小山村“顏值”高 精美墻繪顯活力
泰山西麓,泰山九女峰鄉村旅游聚集區內,全村共58戶187人。走在村子里,目光所及的地方,幾乎都有精美的墻繪,這些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彩繪文化墻,讓這座古樸的村莊煥發出新的活力。
其實,過去的北張村村里步步是土路,到處是垃圾,到了晚上,也沒有路燈,天一黑村民就不怎么出屋了。那時候下雨天得穿雨鞋,轎車根本開不進來,晴天時,路也不好走,街道路面沒有硬化,東一個坑西一個坎兒,風一刮就塵土飛揚。如今,已經大不一樣了,整個村都完成了改水改廁工程,村民們形容:“村里綠化、美化得就像公園,走在村里來來往往不見半點垃圾。”此后,邀請大量的繪畫人才,在他們的“妙筆生花”下,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新力量。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自道朗鎮開展違法建設治理和環境綜合整治以來,不僅僅是“網紅”北張村,像里峪村、朱家洼村等其他鄉村,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道路整潔、環境優美,“顏值”迅速提升。
發展的過程環環相扣,最終目的都是要讓農民的錢袋子變得鼓起來。為進一步帶民致富,岱岳區政府與山東省商業集團鄉村振興有限公司簽約,致力于打造岱岳區九女峰片區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項目。北張村、朱家洼村等山村,就是九女峰片區內改造獲益的“明星村莊”。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岱岳區道朗鎮北部山區的九女峰片區,總面積50平方公里,輻射19個行政村,是泰安市首個鄉村旅游聚集區。數據顯示,短短一年內,該片區共接待游客3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00萬元。
當地負責人介紹,九女峰片區圍繞“休閑旅游、觀光農業、高端民宿、康養頤居”四大產業,打造綠色全域化鄉村旅游,先后建設了泰山白馬禪寺文化產業園項目、泰山茶溪谷項目、泰山能量黃精深加工項目、里峪鄉村旅游、樂惠田園綜合體項目、長城旅游接待培訓基地、八樓村鄉村旅游項目、棲西里高端民宿項目、草莓王國項目、泰山四大名藥種植基地項目、芝峰莊園、尚學文化旅游教育基地。
比如,泰山茶溪谷產業園項目總投資3億元,規劃面積2600畝。項目深度融入九女峰鄉村振興整體規劃,著力打造集建設度假旅游、運動休閑、民俗文化、科普教育、有機農業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不斷深化三產融合,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項目的建設發展有效帶動了周邊村莊的脫貧攻堅,帶動36戶貧困戶年均增收700元以上。整個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茶葉10萬斤左右,接待游客10萬人次,年產值可達1億元,稅收500萬元,帶動200人就業。
黨建聯盟推動集群發展 資源共享引領鄉村振興
據了解,朱家洼村與樂惠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對原有知青樓進行修復,挖掘知青文化,高標準建立知青博物館、鄉村書社。
其中,知青博物館總規劃面積330平方米,建有知青學堂、知青書社、知青辦公室、老物件展示區,還原當年知青農忙后學習的場景與那個年代特有的物品,對知青樓的改造是為了還原知青當年上山下鄉時的情景,讓人們充分體驗當年上山下鄉的情懷跟那個年代人們的樸實與真誠。
在山東農村,很多基層黨組織擔負起帶動農民致富的責任。在道朗鎮,“黨建聯盟”的出現,既推進了支部建設、集體經濟發展,也深化了鄉村治理和為民服務的意識。
鄉村旅游是里峪村的一張名片。以里峪村為龍頭,成立“春天里峪黨建聯盟”,把山相連、水相連、村相近、產業相輔的周邊6個村,串聯成一個整體的發展集群,實現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以八樓村為龍頭成立“氧心八樓黨建聯盟”,輻射帶動周邊東西門村、合順村等5個山村共同實現鄉村振興。黨建聯盟的出現,打破了村莊界線,同時建立聯盟黨總支,由一名鎮黨委委員任書記,村黨支部書記任委員,將原來各自為政的村黨支部,整合成為緊密相連的共同體,統籌整合村莊資源,實現連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