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解決云南“三農”問題?怎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4月23日,云南鄉村振興產業戰略規劃發展論壇在昆明市舉辦,論壇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政策進行深入解讀,解析云南鄉村振興發展現狀,對振興戰略路徑與實施方式、方法等進行研討,探索適合云南省鄉村振興發展的新理念和新途徑。
論壇由云南省農業農村廳指導,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省農科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云南大學經濟學院和云南農業發展智庫共同承辦。
到2022年,云南每個縣要形成一個大產業
主辦方介紹,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云南省已經為鄉村振興制定了科學的總體規劃和目標,到2022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達到1815萬噸,農業科技進步率將從56%提高到61.5%,農業勞動生產率從3.1萬元提高到5.5萬元,農產品加工產值從1:1.05達到1:2.5。到2022年,全省一半以上的行政村要培育形成一個主導產業,每個縣要形成一個大產業。
省農科院:將解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大技術瓶頸問題
云南省農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云南處于低緯高原地帶,是集山區、民族、邊疆、貧困為一體的省份,全省16州市129個縣區地形地貌、自然氣候復雜多樣,高原特色農業產業不精,產業優勢地位不明顯,效益不顯著,這些都需要提前進行產業規劃。
“省農科院作為云南省政府直屬的多學科綜合性的農業科研機構,在我省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上義不容辭。”該負責人說,省農科院將根據云南鄉村振興發展的科技需要,圍繞解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大技術瓶頸問題,著力創新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應用一批先進實用科技成果,示范推廣一批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打造一批科技引領示范村鎮,為云南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云南欲打造6個“綠色食品牌”千億元級大產業
記者了解到,《云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已于日前發布。《規劃》提出,到2022年,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取得重大突破,形成6個千億元級大產業、2個600億元級產業;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
《規劃》共分為11章43節,設置19個專欄,部署109項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以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建立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為邏輯主線,銜接空間布局、脫貧攻堅、生產和生態布局、民生保障、政策制度供給等各個板塊,既做好“規定動作”,又彰顯云南特色。
《規劃》提出,要凸顯云南省生態優勢和鄉村多元化特色,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萬村示范行動”,從強化村鎮規劃、保護傳統村落、做強做精產業、完善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服務功能、挖掘特色和文化6個方面發力,到2022年完成1萬個示范村建設。
《規劃》立足云南省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等實際情況,明確特色產業脫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精準脫貧十大行動”措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統籌銜接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提出以“人口、產業、公共服務”三個融合為核心,進一步推動云南省城鄉融合發展,以2017年為基數,到2022年,力爭全省新增城鎮戶籍人口700萬人左右,城鎮戶籍人口達到2300萬人以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基本接近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