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乳山市以規劃為引領,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多規合一,將發展全域旅游、建設美麗鄉村、實現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錯位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截至10月底,本年度內樂天生態園完成投資2200萬元、天潤溫泉度假村完成投資1600萬元、綠城臺依湖景區完成投資22000萬元、崮山寺理想家園項目完成投資4500萬元,乳山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旅游業態更加多元,旅游產品的差異化、精品化水平日益提高。
新業態、新節慶帶來新活力
玉皇山后村游客中心
十一黃金周期間,乳山市海陽所鎮后山于家村十間房營地,來自省內外各地的房車露營愛好者慕名而來,日日爆滿。該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主要從事房車宿營、休閑旅游、餐飲住宿等,填補了乳山無房車休閑旅游項目的空白。同時,該項目與愛母茶園、采摘園、垂釣園、鹿谷、民宿等共同構成后山于家田園旅游綜合體,進一步豐富了該村旅游要素,有效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多福山景區玻璃滑道是膠東地區第一條高空透明玻璃滑道,全長238米,坡度25度,全程落差89米,順勢滑下,濱海仙山美景盡收眼底,成為景區的新吸引力。十一黃金周期間,景區每天接待游客近萬人次。
新業態讓乳山鄉村旅游內容更豐富,而那些依托本地自然稟賦和產業基礎的“金點子”讓鄉村旅游層次更厚重。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上熱情洋溢的鑼鼓聲余音未了,十一黃金周諸多創意別致的節慶活動已經上演。正華石佛山景區與乳山寨政府聯合推出民俗大秧歌表演、農民書畫展、農副產品展等,鄉土氣息濃郁;游藝、滑草、漂流、陶藝、刨花生等活動,極大調動了游客的參與熱情。白沙灘鎮翁家埠村舉行了別開生面的小龍蝦爭霸賽,并推出“野外大鍋”,提供8口大鐵鍋供游客野炊,受到游客的熱捧。
文化牽線,做長產業鏈
鄉村旅游怎樣凝練鄉土特色、挖掘鄉村記憶,真正實現“一村一品”高水準開發建設?乳山緊抓“文化”這條生命線。
牡蠣養殖是乳山的特色產業。為提高牡蠣產業附加值、拉長產業鏈,乳山深挖牡蠣文化內涵,打造乳山牡蠣文化園。園區建設以乳山傳統民居為核心風格,注重傳承當地民俗文化,并引入祭海、大秧歌、呂劇、婚嫁等傳統民俗活動,剪紙、木版年畫、陶瓷、烙畫等乳山非遺項目,同時舉辦牡蠣音樂節、民俗文化節、海鮮嘉年華、篝火晚會等活動,成為游客深度體驗乳山牡蠣文化、乳山民俗文化的窗口。
乳山寨鎮是“膠東草莓第一鎮”,并實現了茶葉、大姜、無花果、旱稻等農作物的規模種植和農產品品牌化。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乳山寨鎮鄉村旅游發展止步于采摘游。近年來,該鎮摸索“旅游+美麗鄉村”的發展模式,將鄉村旅游和民宿經濟作為發展重點,成立村級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建設露營基地、鄉野公園等鄉村旅游景點;建設正華山莊神農文化園,全面開發生態農業和旅游業,年游客承載量可達10萬人次;以珍視非遺歷史傳承、延續鄉村文化脈絡為主線,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并進行保護性開發,鼓勵村民重拾喜餅、秧歌、鉤花等傳統手藝,既實現了村民增收又繼承和發展了傳統文化。
旅游帶動,開發“新六產”
自2010年種下第一株葡萄,綠城臺依湖酒莊已陸續種植葡萄10000畝,建成8座酒莊,并配套天鵝湖、兒童沙灘、水上高爾夫、游艇及碼頭、婚慶禮堂、海盜船餐廳、天鵝酒吧、房車營地等設施,未來將建設以葡萄酒為核心,集葡萄種植、生產、研發、葡萄酒培訓整個產業鏈條和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為一體的酒產業小鎮,打造乳山“新六產”示范樣板。
依托農產品資源和品牌優勢,乳山堅持“一鎮一業、一鎮一品”,集中力量推進牡蠣小鎮、北茶小鎮、紡織服裝小鎮和東方田園文旅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濱海田園綜合體、“三花”故里田園綜合體、岠嵎山旅游開發田園綜合體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新產業、新業態正破土而出。
圍繞海景線、山景線、紅色旅游線,乳山將原有景點、景區、田園綜合體、特色產業小鎮有效串聯,重點打造紅色旅游示范區、垛山旅游示范區、圣水宮道教養生示范區、農村綜合改革示范區等11個美麗鄉村示范區。在乳山,旅游業發展的帶動作用,成功激活了“新六產”創新、農村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和鄉村振興的代碼。